51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宋胆 > 第286章 吓死了

第286章 吓死了(1 / 2)

汉夷失衡,技术空白,还有基础薄弱。正是横在大宋眼前的三大难题....

赵维捧着一摞的奏章,也是眉头紧皱。这都是朝廷各部各司,百官群吏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问题,不可谓不重!

但是一时半会儿,也有些挠头。

向陆秀夫等人苦脸一笑,“维就算再有本事,也不能马上拿出解决之法...容本王回去好好想想,尽快与诸公建议...”

大伙儿一看,纷纷点头,心里也是有些不落忍的...

说实话,这些都属于疑难杂症。要是好处理还用等到赵维回来吗?

正是难办,这才留中到了现在。却是又都压在了赵维身上....

陆秀夫颇为歉意,“殿下为国为朝,天可怜见!莫要太过操劳.....”

陈宜中也有些气馁,长叹一声,“也许....吾等真的是老了....没有殿下那般的奇思妙智,却是无法为殿下分忧。”

说的赵维有点不好意思了,呲牙咧嘴道,“行了行了,加一块儿也有好几百岁了吧?何必肉麻至此?”

“等小爷消息就是,明天再议!”说完大步而去,好不潇洒。

嘎!!

众人差点没噎着...

看着宁王的背影有点恍惚.....明天?吞了狗宝了吧你!

真把自己当神仙了不是?

殊不知赵维那个不能马上拿出建议,并不是因为这事儿有多难搞。

其实他一看这三大问题,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丝清明。只不过....他的那个办法,实施起来却是有点难度。

...

捧着奏章出了政事堂,赵维直接回成王府。

进府之后,把东西往厅里一扔,一屁股坐下就没起来。

就那么直挺挺的一动不动。临近中午时,王瑜在厅外远远看了一眼,知道他在想事情,也就没打扰,连带午饭也延后了。

一直到了下午,赵维才急匆匆的跑进后屋,贼兮兮的对王瑜道:“帮咱个忙呗?”

王瑜疑惑,却也心生玩闹之意,讪笑道:“那可是难得,君夫无所不能,何时用我一个弱女子帮趁了?”

“且说来听听,看小妇人愿不愿意行这个方便。”

赵维白了她一眼,“没见过家暴是吧?老子可是敢打女人哦!”

王瑜被逗的咯咯直笑,“好吧....怕你就是,说吧,让我做什么?”

赵维登时来了精神道:“回来之后,还没来得急去给太后请安呢吧?”

王瑜,“昨日方归,本打算今日与君夫一同进宫,却是看你枯坐在厅中半日,什么都耽误了。”

赵维:“那正好,一会儿你进宫见太后,出来的时候,拐个弯去政事堂,让张师父晚上来府中一趟!”

“记住!”赵维无比严肃,“记住,要偷偷的和张师父说!千万不要让陆相公和太尉他们看出端倪!”

赵维那个神精兮兮的样子,吓了王瑜一跳,不由颤声,“什么事...还要背着相公们?”

赵维:“别问了,去做便是。”

“好吧....”

王瑜只得答应下来。

当下见天色不早了,便让门房侍卫备车,直奔皇宫。

一直到天近黄昏,王瑜归来,告诉赵维已经支会了张师父,晚间一准会到。

赵维这才算松了口气,让厨房备了些酒菜,只等张简之上门。

月上三杆....赵维搬了把交椅,坐在王府后门等人....

后门外是一条污水渠。新崖山建城仓促不似中原大城下水都深埋地下。当时是逃难,又没想在此立百年之基。所以城中的配套设施都显仓促。

污水渠就挖在地上,九横九纵网布全城,像是成王府后墙外便是污渠,左右邻舍还有后面的一排院子共用一条沟渠。

也就是说,成王府这条街和后院相邻的那条街用一条沟,为了方便管理,沿沟有一条小巷子通着王府后门。

老百姓管这叫渠巷,因为都是后门,又伴着臭水沟,谁也不愿从这种地方走。所以基本没人。

赵维等了好一会儿,就隐隐听门外有脚步声,不等张简敲门,便急忙的把后门打开了。

正撞上张师父一张厌恶的老脸。

老师父,以袖掩面,显然被熏的不轻,见了赵维立时吐槽,“你又不谋朝篡位,弄的如此神秘做甚?”

赵维不好意思一笑,“嘿嘿....让老师受苦了。”

连忙把张简之让进后园,请到阁子里....

老师父见那一桌子的珍馐美味,再想想刚刚走过去的臭巷....哪里还有胃口?

“有事儿说事儿!”

“好!”

赵维给老师斟了酒放着,陪笑在旁。“关于陆相公今日给我那三个难题的事儿!”

“嗯?”张简之一怔!

那一堆疑难杂症他做为参知政事,自然是知道的。

只是有点不明白,这事儿.....用做贼似的把我请过来吗?

疑惑道:“你让为师....帮你拿主意?”

赵维一听,连连摇头,“不是....这事儿好解决,我已经有主意了。”

“.......”

张简之有点懵,看怪物似的看着赵维,有主意....

老师父心说,你是吹牛皮啊....还是吹牛皮啊....

老夫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那一堆破事儿很办的很!别说陆秀夫没折,张简之也琢磨了好几个月了,也拿不出个章程来。

结果这小子上午把炸雷接过来,晚上就说他有主意了?

汝乃天骄?何不上九宵?

老头深深的看了赵维一眼,抖了抖浑身的浊气...捻起酒盅,呷了一口,“那你倒是说说,什么主意?”

赵维坐直,“咱先把这三个问题,好好给老师分析分析,您老也看看,咱说的对不对。”

“好啊....”张简之也不急了,反正都来了,二更走也是走,五更走也是走!

大不了听你小子吹一宿又能如何?

“那你就慢慢说!”

赵维清了清嗓子,“首先是这个汉夷失衡。表面上看是汉人太少,殷人和其它人种太多,带来的恐慌。”

挑眉一笑,“其实吧....我觉得这和人多人少没多大关系。”

“哦?”张简之更来了性致,“说下去!”

“老师您看哈,扶桑的情况大伙儿都看在眼里,无论我们从中原输送多少人口过来,都解决不了这个汉人少的问题。”

“这一点,相公们清楚,百官也清楚,连大宋的子民们也心如明镜。”

“扶桑便是这个情况了,几十年,甚至百年都改变不了!”

“所以大伙儿担心的不是人少的问题,而是汉人少了之后,会不会失去控制权,失去主导地位。”

“如果换高大尚一点的说法,就是汉文化还能不能保持原貌,结合了玛雅、奇布查、甚至东瀛、蒙古、色目等族的文化之后,到底还是不是汉文化的问题。”

张简之细细的听着,不时点头认可,“很透彻!”

赵维说到点子上了。汉人嘛,自秦汉开始便是天朝上邦,四海之中心!中国一词由此而来。

做了上千年的世界中心,自然有些傲气。可那是在中原。现在到了扶桑,人少力单。

虽然形势很好,大宋连克难关,收编千万殷人。可是心里总会有点发虚,就靠这点汉人,能不能治下蛮夷?能不能延续中原的辉煌?

尤其是朝中的儒家士大夫,他们还担心他们的儒学,别混着混着,混成四不像了。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