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撸了一辈子锄杠的农民也穿上了清朝的服装,拿着扎枪对抗外国人的火枪大炮。
这让这些农民们平常简单的生活又多了一抹色彩。
又赚钱又好玩还不累人,太好了!
羊城街在拍电影,由专家设计的秦王宫和仙人谷也在建设之中。
同时,梁凉找人在设计一个现代化的街区,标准是以二十年后城市街区的模样为标准。
这四个街区政府贷款的两个亿,和他自己的一个亿也就没了。
前期的投入就这样了,后期还要继续投入。
有这四个景区的存在,除了拍科幻大片和恐怖片,其余什么类型的片子都能对付一气了。
拍古装片有秦王宫,拍当代的有当代园,拍解放前有羊城街,拍神话就去仙人谷。
上一世的横店前前后后共投入了有三十亿,才形成后期的规模。
平山这里的投资绝对用不了这个数,趁着现在所有的费用都没上涨,梁凉准备在二零一零年左右就达到横店最辉煌时的规模。
因为一零年后,从人工倒物价都会大幅度的上涨,在这之后建设要付出的成本就难以想象了。
梁凉当然会抢在什么都涨之前把影视城盖得差不多,相信他用横店一半的造价就能打造出横店三十亿的规模。
至于以后就是缺啥补啥,花费就没那么大了。
央视在二十五号晚上终于播出了华得两国文化交流的专题片,上下两集。
上集播出的内容就是华国先锋文化周的内容。
专题片虽然看的人比例不是那么多,但华国人口庞大,就算一百个人有一个看过,那也是一个上千万人的群体。
当时央视连二套节目都没开通,就这么一个频道,看过这个专题片的人可不止千万级别,那是以亿为单位的。
老年人对这种片子看玩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年轻人看完就不一样了,简直是热血沸腾。
这里边出现过的曲子,他们有些在市场上见过,但大部分并没有在市场上出现。
于是,看完专题片的第二天,就有无数的人涌进了音像商店,去寻找专题片里的曲子。
在这个专题片上映当天的白天,国内沿海及中部城市的音像商店里,一本叫叫做《华国摇滚在柏林1》的专辑悄然摆上了柜台。
和它一起上市的还有对应的VCD光盘。
海韵音像公司今年已经有了三个音像制品加工厂,就是去年计划的在皖省和蜀省的两个企业。
当地解决土地问题,钢架结构的厂房建设起来速度异常,最麻烦的不是建设厂房而是设备安装和人员培训。
但不管怎么说,到现在这两个企业是开工了。
这样海韵音像就有了三个生产基地。
在得到纪录片准确的播放日期后,这三个生产基地就开足马力生产。
连湾的海韵影像制品有限公司覆盖的是东北三省和京津冀鲁地区。
皖省的公司覆盖东南沿海和广西海南地区。
蜀省则覆盖华国中部和西部西北地区。
所以,当那些青年在央视专题片播完的第二天重进音像商店的时候,充足的备货正在等着他们。
这是一张有十二首歌曲六十分钟的大专辑,但也仅仅是第一部。
两天时间,一百五十万本录音带合三十万张光盘被扫一空。
梁凉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有些傻眼,这个势头有点太猛了。
刘文一看销量这么好,在命令三个音像制品厂加大生产力度后,马上就开始推第二集。
梁凉他们去柏林演出的曲子有四十多首,这些曲子可以出三本专辑。
能出几本专辑有多少销量梁凉不会去操心,有专人负责他才不瞎掺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