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长生宝卷 > 第一百七十四章 风大雨急人远去

第一百七十四章 风大雨急人远去(1 / 2)

众人回到洞府,又继续闲聊了一阵,林照知道时间宝贵,便说出自己前来东部凰洲的目的,并请教众人是否听闻此事。

几人闻言,除去和玄,其它几人都是露出茫然的神情。

和玄性情爽利,平日里更是善于跟人交际,故而在门中也是朋友众多,信息广泛。

“此事前些时日我倒是听人说起过,据说那名散修给很多人都出售了消息,但不知何故,最后却扩散开来。

依我判断,此事闹得这般风风雨雨,众人皆知,人多而肉少,怕是很难有所收获。

故而以我之见,师弟你还是不要抱以太大希望为好。”

和玄看着林照,正色劝告。

“得之我幸,若是实在得不到,那也无妨,不过是继续慢慢寻找罢了。

还请师兄将你所知道的详细信息再与我说说!”

林照闻言先是沉吟半晌,然后才抬头看着和玄,一脸的淡然。

“嗯,据称那处超品木行煞脉就在佑妖江与翠桠山脉交汇的位置,再详细的就不清楚了。

不过佑妖江从翠桠山脉中穿行而过,有几千里的流程,师弟你这要是去了,怕是需得耗费莫大力气去搜寻方可。”

和玄话语刚落,只听边上的四师兄和明也自开口道:“如果传言是在那里,这个消息属实的可能性倒是比较大。

众所周知,整个翠桠山脉延绵六七万里,可能是地脉走向的关系,自古以来,那里发现的高品阶木行地煞数量也是最多。

所以师弟你也不要太过于心焦,耐心在那里寻找,说不定会有所收获。”

其它几人见状都点头称是,都觉得和明言之有理。

“多谢四师兄指点!”

林照举起酒杯,与和明手中的酒葫芦轻轻碰了一下,师兄弟二人都是感觉彼此的关系亲近了一些。

几人当中,林照与和玄、和尘两人关系最是亲近,其它和柔、和坚等也算良好,唯有跟这个四师兄和明关系一般。

“和照师弟,你除去木行煞脉,可还有需要凝聚的地煞?此时也可提出,大家一起帮你出出主意。”

边上的和柔此时也自开口,向林照询问道。

林照一怔,心中也有些感动。

通常而言,每个修士对于自己凝聚的地煞和天罡组合,都不会过多暴露,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实力和修行的隐秘。

而林照修行时短,在门中朋友不多,眼前几人也算是其亲近好友。

和柔如此言语,实在是将林照当成真正朋友,心中不见外,才会有这般言语。

林照心中不禁起了个念头,只是眼下却不便于说出。

“多谢师姐,我筹划之中,尚差金行地煞未有线索,正自发愁呢!”

林照看着和柔,一脸感激。

“金行地煞,师弟你来问我啊,师兄凝聚的就是金行地煞!”

和玄闻言哈哈一笑,重重的拍了一下林照的肩膀,明显是想将之前的遭遇报复回来。

可随后见林照恍若无事,自己的手掌却被震的酥麻难耐,一时手臂都有些脱力,不禁心中苦笑。

石室内几人都看得分明,不禁纷纷取笑和玄。

又是一阵闹笑过后,和玄才开始讲述自己凝煞的经历。

原来当年和玄的根骨金行最为出众,又自其太冲真人那里学了一手剑术,便渐渐地喜爱上了御剑之道。

而古昆界中的剑修,若是金行根骨出众,基本上在凝聚地煞时,都会选择金行地脉煞气。

和玄自然也不会例外。

金行地煞的特征最是明显,一般在大型的精金、或者玄铁矿之类的金属矿脉中容易出现。

当时和玄心高气傲,先是在中洲游历,四处寻找超品金行地脉煞气,结果别说是超品,就连上品的金行地煞都难得一见。

中洲作为修行门派和势力最为强大的地域,成千上万年来,各个修士早已快要掘地三尺。

尤其是像金行地煞这等特征明显的煞脉,哪里又能轻易找到。

随后和玄去了西真阳洲寻找,结果碰到不少来自北天蜈洲,悬剑山的剑修,除去认识了一些朋友外,再无所获。

辗转几年,其它两道地煞和玄都凝聚完全,就差金行地煞寻求不得。

后来为了凝练一柄属于自己的上平飞剑,和玄去了东部凰洲北部,悄悄的在妖族的地盘上盗取珍贵矿石。

最后终于在凰圣宫领地内的一处矿脉中,找到了一道非常精纯的上品地煞。

此等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经历,也一直让其感慨和怀念。

众人一边喝酒,一边听和玄讲述凝煞的经历,一时石室之内都荡漾着轻松的气息,此前与妖族对峙的紧张慢慢消失不见。

说到最后,和玄称那处金行地煞还够一两人使用,只是品质稍有下降,但依旧在上品地煞的范畴。

接过和玄刚刚根据自己记忆刻录的地图玉简,林照在感谢之余,眼中却是若有所思。

之后林照又在墨云岭停留了两日,好在这两日妖神山并未前来攻山,和玄等人也一直未曾出去与妖族厮杀。

几人便在修行之余,聚于一处聊天,林照趁机又请教了些东部凰洲的信息。

这日夜幕降临,连绵的阴雨忽然变大,狂风吹舞着细密的雨滴四处飘飞。

林照冲着几位好友挥挥手,便在众人担心的目光中,一跃跳入涟河。

而其脚下,正踩着一截粗大的原木。

最新小说: 玄天1:古玄动天 修仙小杂役 诡道修仙 长生诡仙 拥有等价天平的我不是妖魔 当西游被截胡后 我在影视世界做交易 洪荒之女娲家的青鸾鸟 朕的妃子都是人才 洪荒之儒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