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1 / 2)

不知不觉已经是第三本正式上架的书了,很自然地感慨万千,有非常非常多的话想要在这本书的特殊时刻写出来,但作者不是很喜欢写小作文,就略略回忆以及讲述一下吧。</p>

《钢铁黎明》(以下简称《钢铁》)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我最属意的名字是《靴下残烬》以及《黑地之花》,出于一些原因,还是用了这个更通俗的名字。不过对应的,它的内核和写法并不太通俗。</p>

《钢铁》的主设定实际上来自上一本正文更新到约17万字就没更的《毁灭黎明》,主角陆远是遗落废星地球的宇宙高等文明军队中的地狱伞兵。地狱伞兵嘛,很Halo的名词了,当时准备的也只是写太空歌剧和废土机车。由于开头剧情设计是主角在雪原遇见了本地的侦察队,于是在写侦察队诸人物小传时,设计并完善了女主角顾红蝶及其相关关系网。她来自于辐射地表之下的地下城,为了寻找坠落在东北雪原上带有战前种子标本和杀伤信息素的飞机残骸,因此与主角巧遇。在更详细地补充背景细节时,我发现写一个在后废土时代,走出地下城试着重建家园的故事实在比写空洞的太空歌剧有立意太多太多。后者完全是现代版的骑士文学,除了消遣没什么意义,况且我写的是严谨军事,还没达到大众化的消遣程度。但是前者可以参照三线建设,从而赋予文字最紧要的现实意义,“落地生根”,不要“空中楼阁”,我花了很久才想明白这个道理。</p>

20年夏季时,《地铁:离去》发售,对《钢铁》有很大影响。尽管俄罗斯人想着是“离去”,但我们民族对于故乡向来爱的深沉,后续大量设计《钢铁》世界观时,我想到了这个对比,于是敲定的关键词之一是“重建”。</p>

加上写《毁灭》时已经是20年9月了,当时我已经入学研究生了,正式系统性学习如何治史。上课、读著作、思考,然后写小说,这样子到了10月底。某一天晚上我实在无法忍受有一个绝好的题材不写而去写手头的空洞文字,这样子对我真的是很大的折磨,尤其是《毁灭》在正文更新时变更过一次主场景,因而废弃了大约5.1万字(这个部分变成了番外,依然可见),再变更一次将要置换整整17万字。于是我认真思考了两天,把改书想法告诉了编辑,他比我还蛋疼,因为他向总编刚吹嘘过他手下有个写军事风很好的作者,上本书《焦土黎明》就很出色巴拉巴拉……</p>

讲真,编辑包容我太多了,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在此省略五百字……所以蛋疼归蛋疼,决定下了总归要做。从那天起,我停更了《毁灭》,专心构造更宏大也更真实的废土启示录世界。</p>

我花费了大约四个月时间建立起了基本世界观,设计了一个存在于长白山地下800米~1200米处、人口超过1200万的巨型地下城的方方面面:地理环境、政治与军队结构、社会管理(内含配给制、婚姻、教育、娱乐、家庭特征等)、工农业供给乃至于神话传说、古代社会等等。本着历史生身份,我更详细地书写了这个地下城前世今生。简单概括就是在1981年冷战的最高潮时,军事演习的一次擦枪走火导致战争层层升级到全面核战争,核冬天和死手系统肆虐了地表半个多世纪,在2048年,对地表开始正式重建。</p>

设定与历史修改了很多版,细节便不多说了,只是有很多废稿。排除掉废稿,正式的大纲及设定大概有7万字,有很多名词我还没有补充,如果非要全部按计划写上,至少会有9万字,而一般的网文,最初的大纲及设计应该不超过1万字。</p>

《钢铁》遵循的是线性书写,即通过讲述男主人公沈如松的前半生来完成对整个废土世界的描写,沈作为一线军人,代表最普通的地下城公民。副线是中后期才有较多戏份的女主人公顾红蝶,她不再是侦察队长,而是统帅部作战部长的女儿,一个大学毕业后进入军队研究神秘学的军队文职人员,她代表最顶层的地下城权贵,通过她,来表示政府高层是如何看待问题。两条线一开始平行,随之交集并最终纠缠。</p>try{ggauto();} catch(ex){}

正文更新到现在,已经不难看出男主角沈如松的性格是审慎拘谨、无比爱家、盲信上级,标准的基层军人性格,同时接受的教育又给了他一点思考问题本质的能力,但不会施于行动。后续剧情的真正转折点,也正是从这一点切入进去。</p>

军队是绝对暴力的机关,可以合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工具不需要思想,如果军人个体因为某些原因,开始从另一种角度思考,会怎么样?我在研读《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时顺带阅读了不少政治学相关,简单来说,政府是必要之恶的载体。当打着正义旗号的军人执行必要之恶时,他们会怎么想?假如所谓的必要之恶落到了他们的头上,也就是主角的头上,他会怎么做怎么想?这是我最想写出的一个点。</p>

我研究的是近代政军史,对于某国屡见不鲜的“下克上”行为和“军部体制”有一些见解。军政精英之间的关系固然重要,那些为了让第一位数字有意义的无数个零呢?</p>

最新小说: 黑潮之光 神祗:开局鱼猫兽人 末日降临之重现上古 诸天雇佣兵 全球机械进化 从山海经复苏开始 无限制诸天 种神战争 极致进化之强殖机甲 机械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