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壮哉!幸哉!</p>
都言治国如烹小鲜,然在朱由校看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时机,论大势,不能头脑一热,就拍脑袋下定论,这样任何事情都难做成,没有主张的做事,那只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毫无章法可言。</p>
“涉及赈灾事务眼下已经铺开,少府下辖应急与赈灾两清吏司,已谴派大批人手急赴山东、河南等地,与地方有司协办赈灾。”</p>
东暖阁内,朱由校坐在宝座上,对兵部尚书王象乾说道:“此次赈灾何时结束,就当前掌握的情况尚难以预判,而推动以工代赈的政策,对于钱粮的消耗极大,毕竟各地的灾民众多,更别提先前一直没有正视的流民问题。”</p>
“内帑与国库是全包了赈灾消耗,不过只出不进的情况,无疑会对朝廷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北直隶裁撤卫所一事,兵部要尽快推动起来,开源节流这等老生常谈之言,朕今日就不过多赘言了。”</p>
“陛下,针对北直隶裁撤卫所一事,臣这几日拟了份章程,还请陛下御览。”王象乾将准备好的奏疏拿出,面朝天子作揖拜道。</p>
“裁撤卫所一事,这在我朝尚没有此等先例,鉴于此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臣觉得应以多样促成最好,既要确保北直隶的安稳,又要力争朝廷减去负担,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牵扯到的卫所诸群体皆能接受。”</p>
朱由校撩撩袍袖,接过刘若愚转递来的奏疏。</p>
对于卫所裁撤一事,朱由校是极其重视的。</p>
如果在北直隶的试改,可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和目标,这对今后成建制的革新,能够起到极重的作用。</p>
就像此次北直隶裁撤卫所一事,那是在此之前,于辽东治下变更卫所性质,熊廷弼、洪承畴他们在辽东做了很多,将这期间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一一进行解决以后,并汇总编纂成册呈递京城,由此才推动起来的。</p>
“这也是臣衡量诸多下,才初步拟成的章程。”</p>
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制度,真要有的话,那天下早就步入大同了。</p>
任何一项制度或政策,都是不断地向前摸索与总结,摒弃掉其中不好的,尽力维系一个相对公平,切实做到与时俱进,那这项制度或政策就是好的。</p>
“但是对于世职世袭的念想,其实广泛存在于卫所这一群体下,朝廷若是贸然的悉数裁撤掉,而不进行疏导安置,或许在北直隶的试改能推行下来,但是到其他地方,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对抗势头。”</p>
“卿家的想法很大胆,很超前嘛。”</p>
看完王象乾呈递的奏疏,朱由校露出淡淡笑意,“将北直隶下辖一众卫所,划为南北两大区域,蓟密永三协所辖卫所,悉数变更为建设卫所,牵扯到的卫所田,转隶到官田范畴之下,废除掉应承担的卫戍警备职责,逐步纳归对应府州县统辖,今后做好开垦农耕即可。”</p>
王象乾微微低首道:“卫所这一体制,是从我朝问鼎神州以来,就长久延续下来的国政之一,尽管传承到现在,卫所存在众多的问题,甚至所辖军户有严重的逃户现状。”</p>
“至于另一选择,则针对想保有世袭者,这部分朝廷会进行分流,或安排去蓟密永三协所辖建设卫所,或分去驿传体系下,或纳归少府所辖诸工坊或大工下……这比朕当初提的要全面的多。”</p>
“而处北直隶南部诸府州县的卫所,则一律裁撤并入地方,世袭卫所官也好,世袭军户也罢,或可选择留在原籍,朝廷一次性补偿对应田亩,且这部分田亩不准买卖,在各地有司要单独造册,以官田范畴下,单设一卫转田性质,由此避免有人上下其手。”</p>try{ggauto();} catch(ex){}
维新变法这条路想要走下去,就必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推行新法,一边摸索总结,两条腿交替着前行,不断去扩大试行范畴,最终推行到全国去,这才算走完了前半程,至于后半程,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p>
朱由校点点头表示认可。</p>
其实很多人对一件事是存有偏差的,真要说起来大明的勋贵群体,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公、侯、伯这些爵位上,像各地世袭的卫所官,同样也处于这一范畴内,从明初一直延续至今,仍然传承下来的家族那可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