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次风波,用不着张潮出手。</p>
最先是写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于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明确表示支持年轻作家拿到高版税,并且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厌旧,老作家的版税也应当适当提高。</p>
接着他的好朋友默言也在报纸上发了一篇短文,以收到人生第一笔稿费为线索,回顾了写作收入对自己生活的巨大改变,最后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厌旧,老作家的版税也应当适当提高。</p>
接着是韩绍功、苏桐、格斐……不少大作家以各种形式,表示了对高版税的支持,以及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厌旧,老作家的版税也应当适当提高。</p>
默契得像是商量过,但其实互相之间没有通过气。可见众大咖苦出版社久矣!</p>
张潮知道,一定会大呼:“什么叫自有大儒为我辩经!”</p>
张潮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码字,此外就是给“高三提分突进班”的同学们上课、讲题。</p>
不得不说,各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就是不一样,分数最低也有118,让他讲课的效率大大提高。</p>
一周后,花城社的朱妍玲就带着协议来到了三中,依旧是行政楼三楼小会议室。</p>
协议的内容早已经提前确认过,所以来就是签署。同时张潮将新写的3万字稿子给朱妍玲看了,依旧维持了高水准,强烈的故事悬念、悲怆的情感冲突,让朱妍玲这个老编辑都读得欲罢不能。</p>
不过朱妍玲这次来,不只是和张潮签署协议,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替《花城》杂志,向张潮约稿。</p>
朱妍玲道:“我知道你现在的创作任务很重,但是即使你2月份就能完成《少年如你》的创作,审核、校对、设计、排版、印刷……基本要到6月份才能和读者见面。中间这几个月的空白期,需要有作品来维持你的口碑。”</p>
张潮想了想,道:“6月份可能太晚了。我希望越快越好。这样吧,我边写,你们边校对、边设计排版,这样提早多少?”</p>
朱妍玲笑道:“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书不是写出来就能印了卖的。书稿完成以后要三审三校,这个流程就就要至少一个月,然后才能申请书号……这样吧,审校方面我们尽快,不过也不太可能早于4月份完成。”</p>
张潮道:“……嗯,那确实需要有作品……朱老师,您放心,小说下周就能交给你,应该是個短篇,或者短中篇。”</p>
朱妍玲很惊讶,道:“你已经有构思了?”</p>
张潮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走到小会议室的窗边,凝望着外面杂草丛生的野地,出了一会神,才开口问道:“您知道三中这块地皮,原来是干什么的吗?”</p>
朱妍玲知道张潮并不是真的在问她,所以只是微笑地听他继续讲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