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得越通俗越不容易有争议。那些缘于灵感和情绪形成的片段性文字更是如此。</p>
从书店的书架上踮着脚尖取下来的书着急翻阅,站着读也惬意,自己书房的藏书躺着读是习惯。《杭州有意思》是一位老友隆重推荐几次的,在交到我手上时特意叮嘱两天后要还她的书,就不能站着读,或躺着读,我得坐着读,找一处平坦而安静的地方去读,就像要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高人,前一日须沐浴斋戒似的,在心里必须给自己操持一场仪式,以不枉期待这许多日子。</p>
杭州在我我的心中是一种谜一样的存在,而我总在饶有兴趣地寻找着谜底。每一次身处杭州地界,于某一个瞬间,我都会忘记自己究竟在哪里。看到西湖、雷峰塔、灵隐寺等名胜古迹,我当然明确了解自己在杭州,但当我在即将落地的飞机上透过舷窗俯瞰时,或者站在富春江的某一处高楼林立且霓虹绚烂的环境中时,我会突然迷失掉自己。</p>
拿到林琳著的《杭州有意思》这本书,随手翻阅几篇之后,我再次迷失掉自己,在某一个杭州人的眼中和心中,这个杭州让我再次坠入一个谜宮,而这个杭州竟然是汇集15万字,以1-280连续的阿拉伯数字分别列出的写意和感受。</p>
林琳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并非在倒卖知识,也不是借杭州之美炫耀自己的文笔和文采。而是一位久居杭州的小女人,在江南的一座久负盛名的城市里,随手做些绣工,秀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p>
如果按照这些这些阿拉伯数字的顺序来阅读,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无趣的人。于是,我想起小时候小朋友们之间的一种决策方法,“挑兵挑将”。我嘴里念叨着:“挑兵挑将看谁是我的好兵好老将,”拿着书,从前向后快速翻三次,翻到哪页看哪页。</p>
阅读要具备两个心态,一是要随意,二是不宜期望太高。以这两种心态,却常常可以获得意外收获。那时的拍案而起,才算得着了。</p>
一翻</p>
林琳说起杭州美食,我是极相信的,不像阅读旅游版的介绍文字,不知是谁写的,不知写给谁看的。林琳对杭州菜的描述,我馋得直流口水。我是百分百相信她说的每一间餐馆都存在,每一道菜都有真讲究。因为林琳这个人就在都市快报上班,让她介绍的杭州菜,扎眼得就像吃货同事刚炫耀过一样,具体而实在。</p>try{ggauto();} catch(ex){}
我正思量着林琳这些文字在内容上有历史蕴含和跨度,竟然在220这一节看到了金庸笔下的《书剑恩仇录》里的故事,黄蓉、陈家洛还有乾隆等在杭州一次聚餐。“炒虾仁不放龙井算相当小气了,”的说辞,书中的乾隆不知,恐怕到杭州有过口福的看客也多有不知。</p>
二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