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龙凑上钱去呵了一口气,跟呵气在玻璃上一样,嘴里的水气直接在光滑的石灰石上形成了一片气雾。</p>
王文龙称赞道:“师傅的手艺还真不赖!”</p>
那师父摸摸脑袋,笑着回答说:“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石头能磨得这么亮。”</p>
王文龙给那师傅拿了五钱银子,将人送走,便取来铜盘,在盘中放入一定比例的不同品种蜡块烧化,然后将化了的蜡薄薄的涂在石头表面。</p>
这油蜡的配方也是专门研究的,融化后有足够的流动性,可以在石头表面自己流平,同时固化之后又足够坚硬,可以在上面画出清晰的纹路。</p>
王文龙原本打算弄出直接在石头上作画的石板画技术,但看了相关资料之后,却发现这种技术中所使用的颜料实在太难获得,几乎全是工业副产品,即使在福建勉强研制成功,台湾岛上也没那么多的工业副产品可以提供长久使用。</p>
于是王文龙退而求其次,把攻关方向转向技术水平更低的刻蜡石板印刷。</p>
这种技术在原历史上只是近代石板印刷术出现之前的阶段性技术,但同样可以应付大规模的印刷业生产,放到这个年代对上雕版印刷也能有碾压性的优势。</p>
等待石头表面的蜡油固化之后,王文龙拿起一支铁笔就在石头表面刻画起来。</p>
铁笔刻过蜡层虽然需要一定的力量,但比在石头表面雕刻所用的力要省多了,也就是比用硬笔写字稍稍费力一点而已。</p>
在蜡层表面刻了几个比较精细的几何图形,王文龙拿来硫酸,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将硫酸薄刷在石板表面,等待一段时间让硫酸腐蚀石头,接着用大量的清水擦洗剩余硫酸。</p>
这个过程中有蜡层保护的石板不会被腐蚀,而被刻开图案的地方,则会被硫酸腐蚀的坑坑洼洼。</p>
接着就是加热石板,让石板上覆盖的蜡层脱去,清理掉蜡层之后王文龙在石板上涂上油墨,再用包覆着鹿皮的刮刀刮一遍,因为石板足够光滑,又打过蜡,多余的油墨很快被刮走,只在被硫酸腐蚀而凹陷的部份留下了一些油墨残余。</p>
王文龙接着在石板上盖上纸张,用重物施压,等待一段时间后取下纸张,就见纸张上印下了之前他刻在蜡板上的图案。</p>
王文龙仔细观察那些印刷出来的几何图形转角处,发现转角处的笔锋平直、利落,甚至连刻画时手抖的细节都被反应出来,这才松了一口气,总算成功了!</p>
石板印刷术的研究过程比王文龙想象中要轻松一些,而且所用的材料并不复杂,这套流程即使在台湾岛上也很轻易就可以重复。</p>
……</p>
根据王文龙所写的《国富论》,经济运转往往缺乏的不是劳动力也不是原材料,而是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购买劳动力,让劳动力将原材料组装成可以使用的物资,一个经济体就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更多的物品。</p>
以前福建商人对这道理没什么概念,但如今不少在欧洲人处定船的商人却真真实实被上了一课。</p>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海战不光使得生意不好做,很快更让一些中大规模的海商就另一件事情感到头疼。</p>
万丹和马尼拉的造船厂是此时几乎唯二的可以造大型船只并且对外接单的商业造船厂,另外澳门的葡萄牙人也能造一些形制稍小的船只。</p>
这是商业造船,大明官方和德川幕府也能造大船,但这些好船海主是买不到的,有钱的海主想要扩张自己的船队规模几乎都会去欧洲人处定船。</p>
两火殖民者大战,把大港口封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虽然还能够按照合约交船,但他们又把港口内的武器征用了,于是这些船只虽然造好了,可却无法装备火力自保。</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