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样的消遣小说比此时欧洲人写的小说要先进太多,放在利玛窦面前的确是一本优秀的娱乐文学。</p>
泡一杯茶,端上一碟苏州点心,利玛窦悠悠哉哉地看着小说。</p>
利玛窦第一次进入肇庆府时才二十多岁,而如今他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在大明呆着的时间比在意大利老家还要长,而且还专门学习明朝士大夫的做派,享受习惯早就已经非常类似明朝人。</p>
这时,本地的信徒敲响了他的房门,利玛窦放下书本起身去开门,就见到自己熟悉的名士屠隆和一个青年书生站在门外。</p>
利玛窦微笑拱手行礼:“屠长卿今日怎么来了,这位先生是?”</p>
屠隆也行礼,笑道:“这便是西江常说想要见的王建阳了。”</p>
嗯,利玛窦号西江,又号泰西。</p>
王文龙打量着他,就见利马窦长须飘飘,一身儒生打扮,儒家的礼数十分标准,一口南京官话比许多明朝人都要标准,要是不看脸根本都不会意识到他是个外国人。</p>
利玛窦听见王文龙的名字眼前一亮,热情说道:“原来是建阳公,快请进,快请进。”</p>
沈泰鸿邀请王文龙去见利玛窦,但是他自己有事不能陪同,所以今天是沈泰鸿的好友屠隆陪着王文龙一块来。</p>
利玛窦引着两人进屋,对王文龙笑道:“我正在看先生的文字,却没想转眼先生便至我面前了,真真是如在梦中。”</p>
王文龙进屋,先笑问道:“西江先生,用饭了没?”</p>
“呃……”利玛窦也是一愣,然后反应过来连忙道:“我这就叫人去做饭。”</p>
王文龙笑道:“没用饭就好,咱们一起坐下吃些。”</p>
屠隆笑着进屋利玛窦这才发现两人身后仆人手中拿着两个大食盒。</p>
苏州的天主教堂只是一个临时小庙,位于通关坊,是万历二十七年利玛窦进苏州时建立的,在苏州的闹市。</p>
而今天王文龙和屠隆是一早从虎丘山赶来苏州城的闹市区,一路上走的急,还没吃东西。</p>
王文龙解释道:“此地热闹,周围有许多食肆,我们路上已叫仆人买了些酒饭来,大家边吃边聊,岂不快乐?”</p>
利玛窦连忙叫人进来收拾桌子,摆上碗筷,坐在主家位置上,对二人点头道:“长卿文采过人,建阳也是名士,今日饭桌上在下却是要大为受教了。”</p>
王文龙撩衣袍坐下,笑着说:“我也早听过长卿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和人对案拈题,各赋百韵的故事,今日正要见识长卿作文呢。”</p>
“莫取笑我,”屠隆摇头道,“今日有建阳你这大方家在此处,我哪有班门弄斧的道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