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要记录王文龙的《天演论》演讲,叶成学也来凑趣,他让自己的仆人取出上好的松烟为黄道周磨墨,黄道周找了张桌子铺开纸张,王文龙就复述起来。</p>
这年代记录口述内容并不是完全的逐字抄写,而是要依赖记录者的自己翻译,就好像许多宫廷档案实录之中,皇帝开口说话都是“知乎者也”但实际生活中,哪有人会没事说文言文?皇帝平时说的也是大白话,只不过是记录起居注的官员直接翻译成文言而已。</p>
这时黄道周抄写王文龙的口述也是用类似方式,写成文言文字数更少速度更快,同时还能烙印上记录者的文风。</p>
黄道周落笔刚写下几个字,旁边的叶成学就忍不住叫了一声好。</p>
黄道周的字太漂亮了,完全没有十四岁少年的稚气。</p>
黄道周的楷书学自钟繇,又更加灵动,几乎自成一体,虽然现在还没有到大成境界,但是也已经比王文龙这种大路货的漂亮楷书要高明太多,有识之士一眼就能看出黄道周书法之中的灵气。</p>
王文龙边说边看黄道周写下来的东西很快发现黄道周在记录之时的用词还有更改,把他原本的大白话给改的古雅了许多,而且很有理学的趣味。</p>
黄道周自己专攻的六经就是《易经》,成年之后更是以“明天道以济人事”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救时”思想,成为黄道周以后思想的总纲。</p>
前世清末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也是把一本生物学书籍掺杂入大量的易学内容,这下刚好和黄道周的理念相融合,黄道周越写越顺手。</p>
虽然黄道周写的是文言文字数较少,但是用毛笔写字到底也跟不上王文龙说话的速度,所以前前后后用了半个时辰,才终于将一篇文字给写完,写完之后,叶成学和黄道周都是眼前发亮。</p>
叶成学主动说道:“可否让我帮忙润色?”</p>
叶成学的诗才相当高,论理不如黄道周精到但是为文字添加文采还是足以为之。</p>
黄道周点点头,叶成学便接过毛笔思索半天,与黄道周一起参考着删改。</p>
这时王文龙已经累了,于是在一旁拢过被子和衣睡下。</p>
到王文龙再次醒来却见黄道周和叶成学还乐此不疲的坐在案前谈论着这篇文章。</p>
看向窗外,只见天色已经微微泛白,居然两人讨论了一夜。</p>
见王文龙醒来,两人这才发现油灯已经灭了,仆人都已去睡下,但两人却还是精神灼灼。</p>
叶成学问道:“建阳,你说这篇文字该取个什么名字?”</p>
王文龙打个哈欠:“就叫《天演论》如何?”</p>
叶成学和黄道周相看一眼,黄道周连连点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演之名恰如其分!”</p>
王文龙这时起身来看两人写出的文章,眼睛一扫桌面,只见两人删改的稿子已经有厚厚一摞,至少改了八版。</p>
文章最后落的名是“作者建阳王文龙,录者莆田黄道周,删改福清叶成学。”</p>
这长长一串名字让王文龙有些惊讶,他感到似乎这篇文章真能有点名气。</p>
看了一眼文章,大意别说黄道周和叶成学的一番润色,真的让文章才气斐然同时整个论述过程还没有脱离王文龙原本的框架,贴到严复的《天演论》上做一篇总序没有丝毫问题。</p>
王文龙连连点头称善。</p>try{ggauto();} catch(ex){}
天亮之后众人收拾,继续赶路,又走了一上午时间终于骑着马过了仙霞关,他们没有在江山歇息,叶成学一进县城就让管事去雇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