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觉得时间还是比较紧迫的,不少事情就算不该是在这段时间完成,也应该在这个时间段有所作为,起码需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p>
所以有些时候,还真的是需要持续不断的推进一些事情,这样更加的稳妥。</p>
蓝玉回到了应天府,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回宫复旨,这也是一个武将应该做的事情。</p>
打量着蓝玉,朱允笑着说道,“出去一趟,你看着要是比在应天府的时候精神些。”</p>
蓝玉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说道,“殿下明鉴,臣就是一个武夫。在京城是安逸,只是臣更喜欢在行伍之中,觉得更自在。”</p>
这么说可能也没什么问题,蓝玉有些时候就是明显的武人习气太重了,以至于给人的感觉缺少些政治觉悟,考虑事情显得有那么一些简单了。</p>
不过朱允还是笑着说道,“虽说在军伍自在,只是你到底是朝廷大将,如今这时候就安心在京里,这一两年收敛点。”</p>
蓝玉连忙点头,心里清楚着,“臣肯定谨言慎行,只管都督府的事情,其他的臣一概不管。”</p>
“那是最好不过了,这时候低调些。”朱允就说道,“还有闲着没事的时候,多去王府,多和我外祖母说说话。”</p>
蓝玉挤出一笑容说道,“殿下无需担忧,臣在军伍里头,放不下的也就是家里头的事了。这回在京里,臣肯定不至于瞎跑。”</p>
朱允也只是点了点头,常蓝氏的身体情况不太好,这也是很多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事情。</p>
可是现实情况就是常蓝氏的年龄在那里,所以就算是儿孙们祈福,或者是时不时的有御医去请诊,依然没能改变一些情况。</p>
现如今也就是很多人不明言罢了,更多的还是在默默的准备着。真的要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好有一个准备。</p>
朱允也好、蓝玉也罢,情感上可能是接受不了,但是他们也不得不做一些准备。</p>
不过仔细想想看,常蓝氏也不会有什么遗憾了。现在儿子们有一些保障,现在也有了孙子,外孙的皇太孙之位也是稳如泰山,这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p>
甚至就算是原本最为担心的弟弟,如今也是独当一面的大将。虽说依然会担心他的性格,只是有太孙压着,也蹦不起来了。</p>
等到蓝玉离开,朱允看向张福生,“王妃怎么样了?”</p>
张福生连忙说道,“太孙妃殿下此前出宫了,听闻王妃兴致很高,和太孙妃殿下聊了许久。”</p>
听到这样的一个情况,朱允就觉得非常开心。有些时候根本就不需要他操心,徐妙锦还是有贤内助的潜质,可以帮忙做好一些事情。</p>
现在的徐妙锦也越发适应新的身份,做事也不像以往那样谨小慎微的,该主动的时候还是会主动起来。</p>
皇室现在缺少当家的女主人,徐妙锦怎么看都是最为合适的,需要承担起来那些责任。她这个太孙妃不该只是一个吉祥物,不该认为只是传宗接代就是唯一的任务。</p>
朱允要忙着一些朝堂里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事情顾及不到。或者说以一个男人的身份,不太好过多的去关注一些命妇、女眷的事情。</p>
刑部尚书杨靖来到了文华殿,带来了《大明律诰》。</p>
老朱一直都非常在意刑法的制定,刚刚称吴王的时候就制定了一些律法。此后也在不断的修订,而现在改进的就是《大明律诰》。</p>
这也是大明第三次修订《大明律》,现在也算是正式的颁布实施了。</p>
‘定律不可轻改’、‘孙守之,群臣有稍议更改,即坐以变乱祖制之罪’。</p>
这也是这一次制定的《大明律》的特点,洪武以后的君臣们对《大明律》历代相承、无敢轻改,这也是基本上要形成定局。</p>
朱允对此不会反对,他不喜欢一些祖宗之法,不认为有些事情就要框定死了才好。可是在律法方面的事情,有些时候就是要定下来基本的框架,以后可以有些增补等等,但是原则性的一些东西不好变动。</p>
历史上的大明律不只是对明清有着极大的影响,包括朝鲜、日本等儒家文化的国家,也都深受影响。</p>
仔细看着律令,朱允说道,“这是大事,我还是要细细琢磨。这样吧,召擅刑名律法的官员,两天后去大本堂奏对。”</p>
虽然这样的大事情,肯定是要和重臣商讨。可是有些时候也不该只是和百官商讨,还要召集一些不同群体的百姓来商讨议事,这也是一种‘雅事’。</p>
这么做绝对没有坏处,杨靖等人自然也支持朱允这么做。</p>
一个看似虚心纳谏的皇储,这也可以让不少的士子、官员认为值得效忠。</p>
有些看似表面的文章,该做还是要做。更何况朱允也觉得多听多看,说不定真的可以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观点,可以让有些事情做的更加完善一些。</p>
虽然朱允自认为心理素质已经足够强大了,可是还是忍不住的会有些焦虑。倒不一定就是说他急着当皇帝等等,而是有些事情真的早一天有了结果,就可以早点有对策。</p>
就比如他的船队,去年秋天的时候打着打倭寇的旗号出去了,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回返。按照此前定好的一些行程,春天的时候也就应该返程了。</p>
按照正常的行程,这支船队也就是在东南亚区域转一圈,去更多的开拓视野、积累经验。</p>
以洋流和季风的特点,今年的春天也确实是该回来了,只可惜到现在还是没有动静。</p>
张福生大概也是知道朱允的牵挂,劝道,“殿下,已经令人在福广、江浙盯着,若是船队回返了,肯定立刻奏报殿下。”</p>
朱允露出些笑容,“都说喜怒不形于色,只是我这养气的功夫还是差了些。”</p>
张福生就谄媚的说道,“殿下心忧天下,奴婢久在殿下跟前侍奉,只能妄自揣测一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