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456章 武官也是官

第456章 武官也是官(2 / 2)

知道这个人是打算把薛家一些人迁往海外后,让他们“因病死去”。</p>try{ggauto();} catch(ex){}

对此他还是有些不忍的,再加上他对阳武侯的不法行为也有些不满,斟酌之后说道:</p>

“迁移出去可以,但是也要有个交待。”</p>

“现在是团结起来应付文官责难的时候,不能再起波澜。”</p>

“这样,朕给你一个子爵、三个男爵名额,让家里安静下来。”</p>

“以后阳武侯爵位由你这一系承袭,他们都是支脉。”</p>

这个决定,让薛濂听得心中一喜,知道皇帝确定了他这一系的继承权――</p>

即使自己没扛住风波不得不让出爵位,阳武侯爵位也仍旧会由自己子孙承袭。</p>

那些沦为支脉的,彻底丧失了阳武侯爵位继承权。</p>

不过欣喜之后,薛濂又想到这些人的封地,询问道:</p>

“这些子爵、男爵的封地,是不是属于阳武侯国?”</p>

朱由检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反问道:</p>

“你说呢?”</p>

“从你们阳武侯薛家分出的,怎么不属于阳武侯国?”</p>

“他们分出的封地和卫所,就当做对你的惩罚。”</p>

“犯了这么多事,总要给外面个交待。”</p>

说着,朱由检把案上有关薛濂的罪行,直接甩到了他面前。</p>

这些罪行若是普通人犯的,早就被明正典刑要杀几遍。</p>

但是因为阳武侯薛家有世券,就是判了死罪,也会因为八议中的议贵需要上裁。</p>

朱由检为了安抚功臣之心,必须要免了他的死罪。除非他犯了十恶不赦之罪,才能不予赦免。</p>

所以,朱由检根本没指望大理院贵族法庭给阳武侯定罪,因为最终的裁决权,是在他的手里。</p>

甚至这件事文官也不会反对,因为议贵这一条,还包含三品以上职事官、二品以上散官――</p>

这是文官和武官、勋贵共同拥有的优待,他们不可能反对这一点。</p>

薛濂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有些有恃无恐。甚至在意识到文官会弹劾自己时,就请求皇帝免罪。</p>

朱由检现在没法惩罚他,只能借着他犯错的由头,把薛家的封地和卫所士兵分出去一些,推恩给薛家其他人。</p>

按照子爵方二百里两个千户所、男爵方一百里一个千户所的规定,薛濂需要分出七万方里封地、五个千户所给族人。</p>

阳武侯国作为侯爵藩国,可以有方四百里、十六万方里封地,还能有两个卫、十个千户所。</p>

七万方里、五个千户所几乎相当于分出了一半,这让薛濂着实有些肉痛,认识到当今皇帝的手段――</p>

就算不定下死罪,皇帝也有的是办法让他难受。以后阳武侯国内部,要面临一个子爵和三个男爵的挑战。</p>

他现在需要做的,是尽量把这一个子爵和三个男爵安排成自己的人,平息薛家内部的争端。</p>

――</p>

在薛濂把这些条件带回后,薛家内部的争议很快平息。</p>

甚至皇帝的惩罚在报纸上披露之后,一些人对薛濂几乎有些同情了――</p>

这可是还没就藩,封地和士兵就被分出去了一半。</p>

以后阳武侯就是个瘸腿侯爷,直属的封地和卫所只相当于伯爵。</p>

这让一些勋贵也引以为戒,在行事上收敛了一些。避免被皇帝盯上,给他们类似的惩罚。</p>

民间对此也大多满意,尤其是皇帝把收购阳武侯府煤窑的银钱,直接转为给受害者的赔偿后,很多人就更是称赞了。</p>

文官和士人再发起攻击阳武侯的言论,也没有多少人响应。</p>

但是薛濂转为资政大臣这件事,却被阻拦下来――</p>

没有人认为这个被皇帝惩罚的勋贵,还有资格在朝堂上担任大臣。</p>

不过勋贵也没放弃,当今勋贵领袖,英国公张维贤在这个局面站了出来,请求彻底致仕,转为资政大臣。</p>

面对这个请求,朝堂上的文官还真的没有办法反对。</p>

作为四朝元老,张维贤曾辅佐三位皇帝登极,这样泼天的功劳,难道说还当不起资政大臣?</p>

尤其是这个时候,报纸上掀起了一种言论,《卫报》上发表了一篇“武官也是官”的文章,呼吁把武官当做官员看待。</p>

这篇文章的内容,简直称得上悲愤。历数戚继光面对张居正自称“门下走狗”等事,认为武官现在,几乎是文官的仆人。</p>

文章引起了很多武官的认同,甚至连皇帝都被惊动,要求枢密院和都察院严查文武官员勾结,防止危害社稷。</p>

这种情况下,朝堂上的文官如何反对张维贤转为资政大臣的提议?</p>

难道向皇帝说他们就是要压着武官,把武官视为“门下走狗”?</p>

可以说,因为这篇文章,舆论形势完全逆转过来。从之前几乎众口一词的反对武官转为资政大臣,到现在变得有来有回。</p>

似乎是为了给这种情况加码,同样比较年长的定国公徐希皋,同样请求致仕转为资政大臣。</p>

皇帝也因此召开朝会,探讨勋贵转为资政大臣的可能性:</p>

“当前朝廷有五位国公、一位郡公,二十二侯、三十四伯。”</p>

“这些人全部转为资政大臣固然不可行,但是全部拒绝也会伤他们为国之心。”</p>

“诸位都议议勋贵的资政大臣名额有多少,定下一个章程来。”</p>

群臣面面相觑,发现还真不好全部拒绝。</p>

别说英国公张维贤这样功勋卓著的勋贵了,就是任何一位国公转为资政大臣,他们反对时都会引起很大争议――</p>

每一位国公都代表着一股势力,带头反对他们转为资政大臣的官员,是要付出代价的。</p>

诚意伯家族和东林党纷争数十年而不倒,已经给了文官很大的警示。如果不想朝堂上每次都掀起争论的话,最好是定个章程,把勋贵的资政大臣名额给定下来。</p>

袁可立作为枢密同知,可以说是当今朝堂上最大的文职军官。他对此是当仁不让,率先道:</p>

“臣以为勋贵的资政大臣名额,应当不超过十人。”</p>

“以曾经担任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的勋贵为先,其他人没有资格。”</p>

这个提议,得到很多文官的赞同,武官和勋贵则很是不满。</p>

因为文官二品以上就能在致仕后转为资政大臣,为何勋贵转为资政大臣必须是正一品呢?</p>

他们对此纷纷提出异议,认为文武官员该一样。</p></div>

最新小说: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这个up主是仙女 某霍格沃茨的防御课助教 穿越者大联盟 东京: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华娱从初恋这件小事开始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我只是能灭世,又不是大魔头 从忍界开始变革 人在2024,系统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