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听着鹿太公的话,心中感慨这时的人淳朴,却又知道实现大同之世,绝非那么容易。</p>
就连几百年后的工业时代,都没有真正建成大同之世,更别说在这个时代实现这个理想了。</p>
所以,他感慨着道:</p>
“大同之世,谈何容易。”</p>
“就连周公和成康二王那样的圣贤,都没能实现大同之世。”</p>
“朕只是提出愿景,给天下人定个目标罢了。”</p>
“若是朕有生之年能够实现成康之治,那就心满意足了!”</p>
鹿太公听着这些看似丧气的话,心中却觉得当今皇帝靠谱。</p>
之前他提出大同之世,不过是在皇帝面前说些好话罢了。</p>
如果皇帝真的说能建成大同之世,他会说好话附和,却绝不会当真。</p>
毕竟他这么大年纪,什么东西没见过,又是家学渊源,对儒学和三代之治有自己的见解。虽然接受了皇帝提出的大同之世,却根本不信所谓的大同之世会很快来到。</p>
皇帝如实说目标是成康二王的成康之治,这让他觉得靠谱。皇帝没有好高务远,把目标定成从未出现过的大同之世。</p>
所以他摆正态度,诚心实意地道:</p>
“陛下能有此念,是百姓之福!”</p>
“望陛下少刑慎刑,不要酷刑滥杀。”</p>
朱由检听闻此言,借着他的话语发挥道:</p>
“朕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对很多人只判流放,而非直接杀掉。”</p>
“但是仇怨又实实在在,有些人不肯罢休。”</p>
“朕理解他们的想法,但是又担心他们若报了仇,其他人会有样学样。”</p>
“以后都这个样子,何时能实现成康之治?”</p>
“对于这件事情,朕是深感忧虑啊!”</p>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让黄宗羲等遇害者家属不再追究,让仇恨不再蔓延。</p>
鹿太公人老成精,当然能听出皇帝的话。他对皇帝慎刑的态度十分赞赏,但是却知道有些仇怨,是不能轻易放下的。</p>
作为杨涟、左光斗等人之死的亲历者,鹿太公只是称赞陛下仁德,没有再说它话。</p>
见此,朱由检没有强求,强行让他去劝别人放下仇恨。今日他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在表明态度,说明自己的苦衷。如果鹿太公今日之后还执意给黄宗羲等人提供帮助,那就不要怪他使手段了。</p>
旁边的孙奇逢、张果中等人,同样也听到这些话,思索皇帝的用意。</p>
朱由检这时转向孙奇逢,说道:</p>
“孙卿是鹿参赞的好友,听说你们是同一科的举人。”</p>
“有没有和他一样,建功立业的想法?”</p>
“如今辽东正是用武之处,需要孙卿这样的人才啊!”</p>
这个人是孙承宗等人曾经推荐过的,而且在十七岁就考上举人,称得上是人才。若非父母接连去世守孝六载,说不定早就考上进士了。</p>
历史上,孙奇逢最终从祀孔庙,和黄宗羲、李并称三大儒。他的“北学”,被人与黄宗羲的“南学”相提并论。</p>
因为他的名气在后世不怎么大,朱由检不知道这些。但他明显感觉到,孙奇逢是范阳三烈士的核心。朱由检册封他为元士后,想把他送到辽东去。</p>
不过孙奇逢立志讲学,并无出仕的想法,闻言回道:</p>
“臣在家中守孝时,立志躬耕讲学。”</p>
“辽东之事,有孙督师、鹿参赞等谋划,陛下当可无忧!”</p>
朱由检闻言皱眉,对他不愿当官有些惊讶,询问道:</p>
“孙卿想回乡讲学,是想教化世人吗?”</p>
孙奇逢谦虚道:</p>
“不过学习先师,教学相长罢了!”</p>
朱由检道:</p>
“那孙卿可以去太学,朕让你担任助教。”</p>
“以孙卿的学问,应该能承担起。”</p>
孙奇逢还是不愿,只是想白身讲学。担心受了官职,就要迎来送往。他对官场的事情,很是有些不耐。</p>
对于这样的人,朱由检也是无奈,想了一下说道:</p>
“先生在乡中讲学,至多能影响几千人。”</p>
“但是在报纸上写文章,却能让数万人看到。”</p>
“先生有没有想过,办一份教学的报纸,让所有人看到?”</p>
这下孙奇逢还真思索起来,有些怀疑地道:</p>
“办教学的报纸,能有数万人看到吗?”</p>
朱由检见他有兴趣,顿时知道有可能把这个人用起来,当即道:</p>
“天下教师何其多,如果人手一份,怎么没有几万份?”</p>
“朕打算资助先生办一份《教育报》,指导所有学正、教谕、教师教学。”</p>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为大明培养更多的人才。”</p>
说到这里,他又想到了一件事,说道:</p>
“朕打算办一座师范学堂,专门培养教师,让他们成为可以师法的模范。”</p>
“有好的老师,才会有好的学生,希望孙先生能把师范学堂办起来,培养更多的老师。”</p>
“这样你就能通过他们,教化更多的人!”</p>
这件事如果办好了,孙奇逢就能成为很多老师的老师,最终桃李满天下。</p>
这对他来说,是非常大的名声,也是能名垂青史的事业。</p>
面对这样的诱惑,孙奇逢不能不心动。同时对尊重自己心意、循循善诱的皇帝,心中很是感激,跪地谢恩道:</p>
“陛下不以臣卑下,授臣此等重任,臣又怎不尽力?”</p>
“愿以余生,为陛下建师范学堂!”</p>
朱由检急忙令他起身,说道:</p>
“先生不愿当官,就是不耐烦这些礼节,怎么能轻易下跪呢?”</p>
“都说天地君亲师,朕就在此规定,除了需要大礼参拜的场合外,先生可谁都不拜。”</p>
“这一条也要加入师范学堂的规矩,作为教师的权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