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来访的时候,王承恩正在安排第三期的版面。</p>
现在的《京报》还称不上日报,采取的发行策略是从初一开始、隔日发行一期。</p>
这样单数日发行,频率远胜从前。内容自然不能靠转载邸报,要自己采编新闻。</p>
前两期因为刘宗周入京,靠着这位儒学大师的名望,《京报》上的文章吸引了很多人注意力。许多读书人都不介意花上几文钱,看看这位儒学大师的文章或言论。</p>
但是刘宗周不会天天有大新闻,《京报》也不能完全依赖他。在得知刘宗周准备在下一次经筵上讲乐后,王承恩已经决定,到时候再让他上头版。</p>
第三期的头版,他原本准备的是会试的事情。因为二月十五日就是会试第三场。不参加明法科和明算科考试的举子,在这一场之后就结束了考试。</p>
如此一来,这些举子就有了闲情逸致,应该会买些报纸,作为等待放榜前的消遣。</p>
针对他们,王承恩按照皇帝的指点准备了很多内容。比如科举回顾、会试前瞻、最有可能登科的举人盘点等等,想要吸引他们买报纸。</p>
这些文稿,有的已经写好了,王承恩甚至让人刻了蜡版、浇铸出来铅版。</p>
然而,皇帝的一个命令,就让他换了头版。</p>
钱谦益修改后的《恒产论》,毫无疑问要作为第三期的头版。</p>
这件事情,王承恩自然是支持的。</p>
因为钱谦益在士林中的名气,毫不亚于刘宗周,甚至因为文名,知道的人还更多点。</p>
他的文章,毫无疑问会吸引很多人观看。第三期的《京报》,不用担心没卖点。</p>
所以他很快按皇帝的吩咐,把《恒产论》放在第一版,而且还安排人写解读的文章,方便普通人理解。</p>
甚至,在仔细观看这篇文章后,王承恩还发觉里面有很多争议点。接下来必然有很多人,讨论这篇理论。</p>
只要它的热度不下去,《京报》基本就不愁卖。甚至京报集团的其它报纸,也能趁机卖出去。</p>
这让王承恩觉得,钱谦益真是福星。靠着他带起来的争论,就能让《京报》站稳脚跟。</p>
所以,在钱谦益奉皇帝命令前来考察的时候,王承恩急忙迎接,态度极为亲切:</p>
“钱先生,您这是来看报纸排版吗?”</p>
“现在还没定下呢!”</p>
又恭喜钱谦益,被解除了禁足不说,还重获皇帝任用。</p>
显然,王承恩即使不知道钱谦益的任命,也猜到皇帝下令发表《恒产论》后,会继续用钱谦益。甚至要比以前,还要重用得多。</p>
如此一来,钱谦益所谓的案子,自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以钱谦益的名望,还有他翰林院的经历,以后的前程大着呢。被朝臣廷推入阁,几乎是板上钉钉。</p>
王承恩对这位准阁臣,当然不敢轻视,甚至十分尊重。</p>
钱谦益对王承恩也很客气,知道眼前这位是皇帝最信任的太监之一。宫里的府库、财政、产业,都是交给他掌印的内府监负责。甚至还听人说王承恩很可能近期入司礼监,直接兼任秉笔太监。</p>
这个地位,就是通常说的内相,相比内阁大学士,权势不遑多让。</p>
钱谦益之所以愿意和京报集团合办《大同报》,结交王承恩这个大太监,也是一大目的。</p>try{ggauto();} catch(ex){}
两人都有心结交,又有皇帝的命令,不用担心交结近侍官员的罪名,自然相谈甚欢。</p>
在得知钱谦益的来意后,王承恩很快拍胸膛,承诺把《大同报》作为京报集团控股的报纸,相比《京城新闻报》等报纸的支持力度,还要高一个等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