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二集 蒙恬拜师

第二集 蒙恬拜师(1 / 2)

镜头闪回。战国接近尾声,最后一个猛人出场。

此人名叫李牧,与白起、廉颇、王翦并肩齐名。

李牧,赵国嬴姓皇族,柏仁人氏,长期驻守代郡,防备匈奴。如此数年,虽无赫赫战功,但赵国人马物资,并无损失。

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胆小,不像一个将军。就连赵国守边官兵,也认为主将胆小怯战。

赵王遣使责备,李牧依然如故,亦不作解释。赵王发怒,由是将其召回,派别将领兵。

此后一年有余,匈奴每来侵犯,赵将就出兵交战。却又屡次失利,将士损亡很极多,边境之民亦无法耕田放牧。

幸好赵王并不糊涂,没用别人在耳边呼唤,就自己醒来了。赵王意识到自己是听信了别人谄言,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只好主动认错,再请李牧出任边关大将。

李牧闭门不出,坚持托病固辞。赵王一再派出使节,强命李牧出任边将。

李牧:大王定要用我,臣依然还似前番闭关不出,王若应允,臣才敢奉命。

赵王:全依卿之所为。只要匈奴打不进来,便是大功。

于是连连答应其请求,并亲奉王符,许以便宜行事之权。

李牧来到边境,一切按照旧章而为。

匈奴此后数年又都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

边境官兵每天得到赏赐,但觉无可用武之地,皆都请战。

李牧见军心可用,知道可以出战了。就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勇士五万人,善射士兵十万人,加以训练,准备决战。

训练阵法已毕,遂命边民引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满山遍野皆是牛羊。此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命将士佯败,故意遗弃数千边民。

单于得之大喜,就亲率大批人马入侵。

李牧以诱兵之计,哄骗匈奴单于亲率大军前来,便即布下奇兵,张网以待。

好大一个陷阱,是被李牧用多年的胆小怯懦作为伪装,精心布置而成。

匈奴单于与李牧对垒十年,从来不曾经过大战;匈奴众骑又都以为赵将胆怯,故此只管放心杀来,并不设备。

真正的恶狼将要捕获猎物之前,不会先露出尖利的牙齿。李牧先以老弱之军接战,稍触即退,将匈奴大军引入伏击圈内;然后精骑突起,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

两军相交,赵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铁骑如雷,利箭似蟥,势不可当。

从午至夜,半日激战,大败匈奴,杀其人马十余万众。赵军大胜,兵威更壮。

李牧由是趁机进兵,千里奔袭,就势平灭襜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单于最终弃其部众,只率十数骑逃跑,远遁沙漠。此后十多年间,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只此一战,换来边境十余年和平安定。李牧用兵,自与师兄白起不同。

李牧由此一战成名,六国皆惧。

赵孝成王由是将李牧调回朝中,委以相国重任,使其出使秦国,定立盟约。

秦国不敢与李牧为敌,由是与其修好,并归还赵国质子。

数年之后,赵孝成王逝世,悼襄王继位。

襄王听信朝中奸臣谗言,命乐乘代替廉颇大将军之职,总领全国军马。

廉颇乃是战国末期名将之中,最有个性的一个。当初对蔺相如有意见,就当面故意找茬;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立刻负荆请罪。光风霁月,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如此性格,到老弥甚。

如今见赵王又派人来夺自己兵权,便即想起当年赵括夺走兵权,导致长平惨败,损失四十余万人马的往事。于是一怒之下,非但不交军权,反而领军攻击乐乘。

大家都是鬼谷门弟子,乐乘虽奉赵王之命,也不敢与这位老师兄当面对阵。于是佯作大败,逃回邯郸。廉颇自也知道公然抗命的结果,于是带领本部人马,投奔魏国而去。

当时田单、赵奢、蔺相如等一班名相大将,皆都早已去世,李牧便成为朝中重臣。

秦王嬴政四年,魏国信陵君病逝。赵悼襄王又中秦国离间之计,派李牧进攻燕国,攻下燕国武遂、方城,次年再派将军庞煖进攻燕国,杀死燕将剧辛。

赵、燕由此结下死仇,秦王自然是躲在树林之中,掩口吃吃偷笑。

秦王政十二年,赵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秦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机会。于是趁机伐赵,派大将桓齮为帅,率大军攻取赵国平阳、武城,并杀赵将扈辄于武遂。

十四年,桓齮率军东出上党,越过太行山口,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先攻占赤丽、宜安,然后直向邯郸进军。

赵王迁急从代郡雁门调回李牧,命为大将军,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师。

闪回结束。秦赵大战,再次拉开帷幕。

本次大战,是在李牧与桓齮之间展开。一个是以胆小怯懦声闻于业界,一个是以善战无敌扬名于天下。似乎未曾交锋,胜负已定。

李牧闻说国都邯郸危急,此番行动非但不慢,而是迅若狂风。乃率边防军主力南还,与邯郸所发赵军会合,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

赵军主将扈辄已死,李牧自副将手中接过大将军印,即刻升帐聚将,与部将计议:

秦军远来,利于速战;我守国土,利于持久。桓齮新任大将,连续获胜,自是目中无人;兵卒骄横,士气亦正在高涨。我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不如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则必能一举而胜,雪我平阳战败前耻。

代郡随来诸将自然皆知主帅用兵之能,于是一齐声诺,就此严壁固垒,拒不出战。而邯郸部队诸将却是面面相觑,暗道:果然是小胆将军,名不虚传!

秦帅桓齮见赵军固垒不战,亦命擂鼓聚将,与众将说道:昔日廉颇以坚垒拒我大将王龁,今李牧亦用此计。我军远出,军粮未足,不利持久,必须速战!来日本帅亲率主力,佯攻肥下,诱使赵军往援;尔诸将则分别埋伏彼军去路两侧,俟其脱离营垒,将其一举歼灭。

众将:喏!我等遵命。

安排已毕,来日照计施行。

李牧早已洞悉敌情,不为所动,严禁出兵。

大将赵葱着急,建议出兵救援肥下,言辞激烈。

李牧笑道:桓齮亦是善用兵者。但此乃孙膑当年引诱庞涓之计,岂能瞒我?敌攻我救,是致于他人,乃为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营中留守兵力必然薄弱;又我多日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我不趁其虚而捣之,反随其调动我军耶?

赵葱听罢,豁然开朗,施礼拜服。

李牧遂连夜点将出兵,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其辎重。

战役将毕,李牧故意命将数百敌兵放出,使其逃至肥下报信;又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正面阻敌,复将主力配置于两翼,以逸待劳。

桓齮正在攻打肥下,闻报老营有失,果然星夜来救,轻骑疾驰而至。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相交,李牧立即指挥两翼实施钳攻。

经过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杀其过半。桓齮率引残军,逃回上党。

李牧因此战功,被赵王封为武安君。将星升起,光芒万丈。

光芒西移,照亮西域天空。

当此秦赵大战之前,佛教初入中国。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令西域沙门僧释利房等人,携带佛祖真身舍利,到达中国周原美阳城。

众僧露宿于野,夜幕之中,突见一个长者缓步而来,周身透亮,光照万方。

众僧视之,见来者竟是已逝世尊释迦牟尼,由是五体投地,向其顶礼膜拜。

众人拜罢,释迦牟尼忽然消逝,却见释利房面前凸起一座圣冢。

由是众人商定,将佛舍利埋入圣冢,然后再进咸阳,面见秦王。嬴政闻言不信,将其僧众以胡教妖人名义打入地牢。许久之后,众胡僧方得获释。

此是佛教东来最初记载。万里徒步旅游,在东土不得其门而入,铩羽而归。

桓齮兵败,因惧秦王降罪,由是不敢还国。

遂还复本名樊於期,引残部叛逃至燕国,来投燕王。燕王早闻樊於期乃当世名将,由是大喜,便拜其为上将军,留于本国重用。

数万大军在外惨败,又忽然人间蒸发,秦王自然不能不闻不问。经过月余侦缉调查,斥侯报至秦都咸阳:燕国收留我国败残兵马,并拜领军主将樊於期为其国上将!

秦王闻之大奇,乃问群臣道:此樊於期何人?怎地如此耳熟?

话犹未了,阶下一人排班而出,乃是廷尉李斯,上前奏道:大王不知,此樊於期便是我前朝旧将,今日引兵攻赵主帅,败于李牧手下之桓齮也。

秦王大惊:贤卿怎知是他?

李斯奏道:因大王命微臣主管举国文武百官秘档,臣故知之。且也是昨日才知。

秦王:贤卿请道其详。

李斯:其间大有隐情,不可使他人知者。

秦王心知必是秘情重事,乃命群臣及侍从皆都下殿侍候,只留李斯,命其详说。

镜头闪回,七年之前。

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派大将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东出伐赵。大军即出三日,因恐五万兵不足以灭赵,复命长安君成蟜为帅,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以为后继。

蒙骜率领大军取路上党,径直进攻庆都,将主力驻扎屯留,自率一万五千精骑驱,奔袭邯郸。赵国乃派庞煖为大将,扈辄为副,率兵十万,抗拒秦军。

两军遇于尧山,接战一仗,因秦军兵少,未能取胜。

蒙骜乃派张唐回到屯留,催取后队军兵。当时长安君成蟜只有十七岁,不谙军务,便召副将樊於期,商议进援之策。

樊於期平时憎恨吕不韦飞所跋扈,势压群臣,欲图谋反,便乘机向长安君进言。

樊於期:吕不韦当初在赵国之时,向先王进献已孕之妾,以此窃国。当今秦王,并非先王骨肉,惟殿下乃是先王嫡子。吕不韦此番派殿下伐赵,是欲借赵国之刀,以除殿下耳。

长安君:若此,如之奈何?

樊於期:今蒙骜兵困于赵,急未能归。殿下手握重兵,若传檄宣布淫人之罪,明昭宫闱之诈,则举国臣民,谁不愿奉殿下为嗣者?

成蟜接受樊於期建议,假对蒙骜来使说大军即日移营,将其骗回。使者去后,樊於期就起草檄文,爆料当年吕不韦授妊进妾,私生赵政等绝秘往事,四下传布。

檄文到处,秦人多知嬴异人为质邯郸旧事,皆信是实。虽然不敢起兵响应,也都采取观望态度。张唐闻知长安君造反,星夜奔往咸阳告变。

秦王政见到檄文大怒,遂派王翦为将,领兵十万,往讨长安君成蟜。

王翦乃是战神级名将,自是马到成功,一战攻克屯留。成蟜自杀,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百姓全部流放临洮。成蟜事败之后,樊於期逃回秦国,入于骊山藏匿。

未料巧遇骊山老母,为其易容改妆,人不能识。

期年之后,樊於期出山,还于咸阳,复又入伍参军,就此改名桓齮。因随王翦多次出兵征战,屡立战功,由是很快升为大将,复为秦王信用。

桓齮带兵伐赵,大败于赵将李牧,就此再无踪迹。消息传回国都咸阳,国相李斯大惊,连夜遍查秘档,就中查寻蛛丝马迹,断定桓齮便是当年叛将樊於期。

李斯一五一十,将此重大发现向秦王汇报,闪回结束。

秦王闻言大怒,切齿骂道:好个恶贼!前番假作檄文辱我,使天下疑我出身,更离间我兄弟之情;今番丧师辱国,又引败兵往投敌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即下令,命将樊於期父母宗族,凡在秦国居住者全部诛杀。尤不解恨,又遣使前往燕国,勒令燕王送回叛将樊於期,否则必将发兵征之。

燕王喜见到秦王国书,礼待秦使命归,急召群臣计议对策。

太子师傅鞠武向称多智,出班奏道:区区一员降将,怎便以刀兵相见?此非为樊於期,必是秦国以此借口,欲图灭燕。便是大王听命于彼,将樊於期遣归,秦王亦必以为怯懦,仍会兴兵来伐。依臣之计,莫如便送樊於期到匈奴头曼单于处,使其联合匈奴攻秦。

燕王:匈奴单于,岂会听命于樊於乎?

鞠武:匈奴早欲南下攻秦,只因未知秦军虚实,不敢妄举。樊於期熟知秦国军事,匈奴必喜而从之。则我可重复联合关东六国,并与匈奴结盟,一同合纵,对抗秦国可也。

燕王闻计甚喜,正欲从之,太子丹忽然出班上前,驳其师傅之策。

太子丹:师傅此计,未等行之,秦军已入我燕境矣!不如便出府库重金,悬赏江湖武功高手,前往咸阳刺杀秦王,则万事皆休。

燕王却是个没有主意的,耳软心活,以为此计快捷,便令太子自去准备,吩咐散朝。

未料太子丹刺秦之计,却是因一桩陈年旧事,对秦王嬴政怀恨在心,借以公报私仇。

镜头闪回,十数年前。

太子丹乃是燕王喜之子,当初在赵国邯郸为质。与秦国质子异人之子嬴政,乃是发小,自幼便在一起玩耍长大,同病相怜,结为好友。

其后吕不韦设计,助嬴异人回国继嗣为世子,更以重金营救赵姬及嬴政母子出赵,复还咸阳。异人改名子楚,即立为秦王,其后传位世子嬴政,顺理成章。

后因山东五国再次合纵抗秦,燕太子丹得以获释,自邯郸还国。

五国联军攻秦失败,又皆向秦国割城献质。太子丹便以秦王政乃是自己发小好友为由,自荐前往咸阳为质,燕王喜从之。

未料到至咸阳,秦王政并未因燕丹曾是故友青眼相加,甚或冷漠蔑视。燕丹既羞又恼,遂在门客相助下易服为仆,潜出咸阳,逃回燕国。

太子丹只因对秦王心怀愤恨,故不从师傅鞠武长远之策,当庭反驳,力主刺秦。

闪回结束,燕王散朝。太子丹回到府中,留心访求刺客。

秦国使者自燕国来归,报与秦王,说燕王喜收到国书,未置可否,看样子是不欲献出叛将樊於期。秦王大怒,当即便要发兵攻燕。

李斯谏道:大王若逞一时之忿,举国伐燕,若韩赵引兵断我后路,则如之奈何?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