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一轮射击完毕,等硝烟散去,第二排火枪手还没开火的这个空档,指挥官威塞特开始观察战果……
一般而言,距离五六十米,射击比较有把握了。但是,威塞特惊讶地发现——对方竟然没死几个人……
为啥?因为这群倭寇是散兵线冲锋的,最是适合对付排队枪毙。这倒不是因为倭寇懂得对付火枪,而是他们本来就相当于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个人武艺高强,但没啥纪律。所以,冲锋的时候,队形比较乱。但恰恰,这倒是很符合对付排枪的战术。
当然,这只是其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身高问题……
是的,身高问题。这群倭寇,普遍身高只有1米5几,超过1米6的都算“伟男子”了。而偏偏,北海国的水手们普遍身高都是1米6几和1米7出头。如此一来,双方就形成了身高差……
按照在欧洲和大明的习惯,这群火枪手射击时,会把火枪举到与肩膀齐高的地方,然后,平举指向前方射击……
问题就坏在这里……
这些倭寇比北海国水手们矮一头,而水手们的火枪又是平举向前的。那么,火枪瞄准的高度,对准的就是倭寇的脑袋而不是胸膛了……
可是,脑袋的面积才多大?加上人在冲锋时,脑袋也在晃动,非常难以瞄准和命中。在后世,即使是狙击手用瞄准镜瞄人爆头,也只敢在目标停止的时候瞄准脑袋打。如果目标是活动的,则瞄准上半身为佳。因为,把握更大些……
北海国的水手火枪手们犯了经验教条主义,还是平举火枪射击,射击覆盖区却是那些倭寇武士的脑袋,自然命中率大大降低。本来滑膛枪的命中率就不高,加上是打头,命中率就更低了。
所以,第一轮射击下来,只有几个倭寇武士中弹。但中弹的倭寇,全部当场死亡。为啥?因为被爆头了呀……子弹打到身上,也许会抽搐好久才死掉。但打到脑袋上,几十克的铅弹砸过来,基本当场身亡的。而那几个被不幸爆头的倭寇,有的脑浆都被打崩出来了……
若是大明东南卫所的那群农夫军户,看到这样的场面,没准会被吓到。但是,这群倭寇并未被吓到。因为,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强盗,对于死亡,早就麻木了……即便被同伴的脑浆子溅了一脸,这些倭寇还是凶悍地挥舞着倭刀继续往前冲……
……
威塞特略微思考了一下,也反应过来了——这群对手太矮小,不能用老办法瞄准。于是,他大声指挥着第二排火枪手道:
“所有人,枪口略微下压,瞄准这群敌人的胸前打!”
于是,第二排火枪手纷纷把枪口下压……
“砰——砰——砰——”
果然,第二轮射击给倭寇带来了更大的伤亡——十几名倭寇中弹倒地……
但这群倭寇依然没有收到影响,在侥幸未中弹的武士首领藤田菊次郎的带领下,剩下的倭寇高呼着“板载”,继续挥刀向前……
“第三排,瞄准——”
“开火——”
……
三段击打完了,原先三十多名倭寇武士,顿时只剩下了四个人,包括那位藤田菊次郎在内。但是,火枪队也出现了短暂的空档期。因为,第一排火枪手的装弹尚未结束……
于是,在威塞特的命令下,两边共40名长矛手,手持4米长的长矛,向那四个幸存的倭寇武士左右包抄过去……
四十个长矛手,打四个倭寇,大家都认为稳了。然而,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这四个倭寇武士,虽然身材矮小,但身法异常灵活。虽然那么多长矛捅过来,但他们不慌不忙地躲闪。仗着自己身高矮小,他们灵活地躲避着几十支长矛的捅杀……
而且,他们手里的倭刀非常锋利,竟然砍断了几根长矛……
“肥前一刀流!”在斩断了一名北海国水手的长矛后,武艺高强的藤田菊次郎顺势欺身上前,大喝一声,并一刀抹在那名断矛的水手脖子上,当场杀死了这名倒霉的水手……
当战斗结束的时候,哥伦布和孔泰吃惊地发现——40名长矛手对付这4名倭寇武士,虽然最终把他们都杀了,可本方居然有3名水手被杀,5名水手被砍伤……
“好凶悍的敌人!”孔泰吃惊道。
“是呀,虽然身材矮小!”哥伦布也点点头。
这时,孔泰忽然想起,马林在教他们汉语的时候,顺嘴提过一句——对付倭寇武士,最好用枪,或者是板甲骑士。(当然,马林没有说,鸳鸯阵也很适合。但他没搞鸳鸯阵这种东西,也就没必要提了)
用枪不用讲,刚才的战果证明了一切。而板甲骑士,本身武艺也很厉害,而且板甲可以抵挡倭寇的刀,可以大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