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三百九十四 全军大比武

一千三百九十四 全军大比武(2 / 2)

现在郭瑾没有这种威望,所以他们背后的势力集团其实是可以作妖的,若不把这种可能性掐灭掉,问题就很大了。

这种可以集中力量的常设将军职位必须解除实权。

最高只能允许校尉的存在。

校尉就太多了,几十万卫军,校尉起码几百个,让利益集团尽管去争取,看他们能争到多少个站在他们那边帮着他们办事。

而且人一多,心思也多,繁杂纷乱,难以统御,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想法,要如何才能通过他们影响朝局呢?

只是四将军的话,只要争取到两个,就有动摇朝政局势的可能,就算两两对立,胜负也未可知。

设想一下,未来的某一天朝廷发生政治斗争,皇帝不察,四将军被某个权臣拉拢,或者说四将军中的两个被拉拢,那么这个权臣在实际上就已经有了主导朝政的可能,皇帝就危险了。

如果皇帝不能完全掌控这四人,很容易就会造成军权旁落、权臣诞生,从而威胁到魏帝国的中央集权。

所以这种可能是郭瑾不能接受的。

四将军不是不能存在,但是不能成为常设将军,要成为和卫军大将军一样的荣誉职位,实权不能交给他们。

军队里要以校尉为主要统兵者,日常只有校尉可以带兵,不能有更高的职位身处于卫军之中带兵。

魏军里没有中郎将这一层级。

或者说曾经有,在乱世的时候有,但是当郭鹏的军队从名义上的汉军进化成魏军之后,就没有中郎将这一层级了。

直接从校尉蹦到将军。

这是郭鹏的掌军之术,尽量削减军队层级,减少中间部分,可以更加凸显最高统治者的权威,方便领导,也能增强最高统治者的存在感。

可以说当时郭鹏也在为日后郭瑾的行动做铺垫。

汉军和魏军不同,汉军在体制上也是贯彻了汉朝廷位卑权重的用人法原则的。

权力重不重,不重要,重要的是职位不能高。

职位越高,收拾起来越麻烦,职位越低,就算权力大,收拾起来也很简单,这就是帝王心术。

位卑权重绝对是个好手法。

所以东汉时代,哪怕在黄巾之乱时代,中郎将都是统兵大将的最高职位了。

一群中郎将的地位又能多高呢?

当年讨伐黄巾军的时候,卢植就是以北中郎将的身份统兵作战的,一样取得了胜利,胜利之后还特别轻松的就被解除职位成为太尉。

这要是换一个高级军职你试试?

和西汉时代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还有车骑将军比起来,中郎将是典型的位卑权重,任命起来容易,撤掉一样容易,都没办法挣扎的。

所以郭瑾觉得自己全面掌握卫军之后,进一步全面掌握军权之后,有必要更改一下郭鹏设立的军衔军职制度。

开国老将们纷纷凋零之后,将军的荣誉都不能随便给。

而且出征将帅也不应该随便给个将军号,就给中郎将,东南西北中郎将,或者加个威武的称号之类的,就和郭鹏早期建军时给麾下部将的封号一样。

要贯彻位卑权重的用人之法,若非资深老将,绝不给将军号。

郭鹏来自乱世,设立的军职军衔承接将军号不值钱的乱世,而不是将军号异常值钱的时代。

可适当乱世过去治世到来之后,将军的地位和职权就太高太大了,这不符合和平时代皇帝控制军权的要求。

郭瑾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这一趋势改变。

不仅是军界,政界也是一样,彻底贯彻落实郭鹏一直都在贯彻的位卑权重用人法,不断用地位低下权力却很大的人去取代已经功成名就位高权重的人,以此实现政界和军界的动态平衡。

郭瑾牢牢记住了郭鹏告诉他的动态平衡理念,绝对不能让某一部门一潭死水动也不动一下,那么很快,这个部门就腐败了。

必须要动,不停的动,不断的折腾,让他们没有舒适区来折腾一些有的没的。

自己的手法尚且不够成熟,那就用这场行动来锻炼这种手法,锻炼的成熟一些,未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郭瑾暗暗下定了决心。

然后下令举办一场全军中层军官大比武活动。

打着【考验军官就是考验军队】的旗号,号召整个卫军全部的校尉、军司马这一层级的中下层军官和积累斩首超过五个的强悍士兵全部参加这场大比武。

大比武分作多个项目举行,每个人最多报名五项,每一项目获得前三名的都会得到嘉奖,得到第一名还会有更加丰厚的嘉奖。

消息传开,整个卫军的中下层军官们以及积累斩首五个以上的士兵们都有些疑惑。

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对于皇帝搞出来的这个奇怪的活动,他们并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