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革清 > 第285章 只能选择的道路(一)

第285章 只能选择的道路(一)(2 / 2)

中间出去好几次的曾静此时又回来勉强听着,龚宇说完,曾静立刻喝道:“你此时才知道均田地是对的么?”

龚宇翻了翻眼,却没搭理曾静,“将军定然明白土改会遭到何种反扑,此时急不得。非得一村一村的干。有时候逼得士绅造反,乃是必须。将军若是想在此期间守住江宁,的确不易。放弃也没什么不好。若是不想放弃,大概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韦伯赶紧问道。

被韦伯抢了先机,孔不更目光灼灼的盯着霍崇与龚宇,支棱着耳朵听。

龚宇在霍崇中间拿出来的简易地图上指了指,“将黄河挖开,使得黄河北归。黄河不适合船渡,乃是天险。只要黄河北归,朝廷难以南下。黄河以南尽由将军驰骋。黄河北归乃是几百年来的大事,将军杀雍正在前,使得黄河北归在后。天下士绅便是有了反意,也会畏于天威。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轻重。些许迟疑间,当可给将军三年时间。那时候将军先夺下河南,两淮在手,与江宁呼应。江宁当可安然无恙。”

便是一直反对龚宇的曾静,听到这里也差点把眼珠子从眼眶里瞪出来。韦伯与孔不更难得的瞪圆了眼睛,嘴都吓到合不拢。

霍崇到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心中更是高兴。龚宇这家伙的思路虽然跳脱,却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要是想解决问题,他的办法还真是最好的。

不过霍崇也已经明白了为何曾静对龚宇的评价如此之低。以曾静的心胸,的确没办法与龚宇相提并论。虽然霍崇很欣赏龚宇,却一点都不讨厌曾静。因为曾静对于均田地的意愿是出于‘道德’。

不管是因为见识过世态炎凉,或者是自己亲人被这世道折磨到死,又或者是对人民群众的痛苦充满了同情。总之,曾静是以一种道德层面的坚定态度认同均田地。

龚宇就没有这样的态度。曾静的均田地在龚宇这样的层面看,并无可取之处。因为付出太多,收获几乎是负面的。而且还存在一个无法持久的问题。

然而龚宇这样的家伙也不是完美的。如果龚宇是完美的,孔不更与韦伯早就拉着他一起来见霍崇。

虽然龚宇提出的建议很好,却必须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姑且不说有多少人能真的认识到龚宇的谋略有多么正确。就算是能理解到这些谋略的好处,对于任何掌握实际权力的人来说,龚宇这种人存在于体系内,都有反客为主的意思。

毕竟,这个时代就是一个不经营的时代。在文化特点上已经是要吃下面人血肉。而不是掌权者自己一路向前,披荆斩棘筚路褴褛为跟随他的人开辟出一条道路的时代文化。

见霍崇不吭声,而是平静的打量几人。孔不更试探着问道:“将军可是觉得哪里不对?”

“不,我觉得哪里都很对。”霍崇应道。

孔不更明显没想到霍崇竟然这么讲,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龚宇淡定的说道:“若是如此,便请留下三五千人马,率军先前往杭州。留下几千人马。之后再收一次漕运。若是将军不缺银两,可沿途买粮。毕竟从地方上收到的漕运,在当地购买,价钱并不高。”

听到这话,霍崇苦笑道:“呵呵。龚先生倒是很会花钱。”

“江南看不起穷人。将军又不肯在江南大动刀兵,用钱买得大半年安宁也不是坏事。再说占据扬州与镇江,光是两地盐务就是几百万两银子。凡是开国,都有开国风气。难道将军以为自己手下的兄弟都如满清这般贪财不成。若是将军担心,韦伯兄弟与孔不更兄弟都是识大体的。将盐务给他们,定然没错。”

孔不更与韦伯听到这里,脸色都要绿了。然而片刻后又转为红润。虽然他们在霍崇面前的确一直努力表现出镇定自若,从容淡定。然而哪怕是有一丝的机会成为两淮盐务,就令两人有些失了分寸。

霍崇对龚宇的评价又高了一些。至少能提出这样看法的家伙,就算是贪官,起码也是个厉害的贪官。搞不好,龚宇还有和珅之能。

不等霍崇做决定,龚宇继续说道:“将军,你杀了雍正之后,其实就该立刻南下。不过此时南下也不算太晚。不过若是今年秋汛之时扒开黄河,那时候满清与将军隔绝黄河两岸,京城朝廷与盛京朝廷定然要大打出手。非得分出个死活。这就下子起码要等到明年春天,有些迟了。”

霍崇发现龚宇对世界的看法又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赶紧请教起来。

此时在江宁的众人还真不知道龚宇的判断是真的,盛京朝廷已经与京城朝廷为了争夺正统展开了血战。

此时老十四已经知道自己决不能失败,一旦失败,老娘就得死。虽然老十四此时还是觉得老八是兄弟,可兄弟再亲也没有亲娘亲。

不过老十四完成了心理重建,不等于京城里头的人也完成了这样的重建。

听闻朝廷命绿营放弃河南全面北上,许多人心中是真的万分不满。

清朝的兴起是倚靠它强大的八旗军力。随着领土的扩大,清朝吸收了部分蒙古人与汉人的势力,对此皇太极另外设立了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用以壮大军力并加强管理蒙汉臣民。

到了清朝入关后,虽然八旗军人数达二十万,但兵力仍远远不足。为了加强对领土的有效统治,清政府招降明军、招募汉人组织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所以称为“绿营兵”,独立于八旗军。

以绿营消灭满人,在满人看来简直是犯上作乱。可此时造反的首领乃是皇帝弘昼,大家心中不快,实在是不敢说出口来。

然而在弘昼不知道的所在,老八的人已经开始串联起来。越来越多的八旗开始动摇。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1]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八旗各旗分别设立都统三名,满洲都统、汉军都统、蒙古都统各一名;每个满洲都统下辖参领五名,每个汉军都统下辖参领五名,每个蒙古都统下辖参领两名。

满洲都统共计八名,汉军都统共计八名,蒙古都统共计八名,总计都统二十四名;满洲参领共计四十名,汉军参领共计四十名,蒙古参领共计十六名,总计参领九十六名。

老八得到了消息,96名人里头,有起码五十九名已经开始倾向于老八。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