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统一认识的过程,对于全员来说,是一个非常的方式,是远胜于开会或是单方面由雍铭来讲的效果的。
那最后一个意思则是,雍铭明确的说出了现在林中的这帮“共牲会”的人是先遣队,就表明雍铭对于安丘境内的情况是了如指掌的。
这就等于是说,己方完全占据了“地利”的优势,对于敌情是有预先掌握的。
这也是要采取行动时,必须要具备的条件,缺失了是不行的。
难不成,在自己的家乡,还斗不过远道而来的不熟悉当地情况的强盗吗?
对于这“人和”的因素,是谢流云非常关注的。
因为,他的“流泉卫”如今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就是由于内部失和,出现内鬼而造成的。
要是“流泉卫”能做到下一心,令行禁止,一致对外,也就不会被外部的势力利用,出现必须要总卫派人整顿的乱象了。
现在藏身于树林中的“共牲会”的人,完全可以说是一支“孤军”,如果不能在短时间获得必要的生存空间,其最后的结果就是灭亡。
他们远离自己的总部,又没有在安丘城中,而是身处荒郊野外,即便他们再凶狠,那也是虚弱的。
假使出现一时半会儿歼灭不了他们的局面,造成双方僵持的局面,那己方从安丘城中调派援手,也是很快就能做到。
所以,这帮“共牲会”的人,在“人和”方面,无论如何也是讨不了什么好去的。
在后无支援,前无接应的状况中,适时的组织行动,打击并消灭他们,是己方最佳的行动选择。
这在军事战法,叫做“半渡而击”。
具体的做法是,利用敌方一部分已岸,余部尚在渡河之际造成的敌方首尾不接,行列混乱的局面,对敌发动猛烈的攻击,以取得战斗的胜利。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出击,让敌方全部渡河并站稳了脚跟,错失打击敌方的时机,再想要通过战斗取胜,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谢流云喜欢读书,研究国学,对于兵书亦是有涉猎的,对此兵法道理是知道的。
他知道在临敌之际,“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是可以关系到生死存亡的。
若是麻痹大意,反应迟钝,则是对于己方的极不负责任,对于己方人员生命的极不尊重。
那么,做为主帅的雍铭是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事情的,他肯定考虑问题会比自己更为全面的。
对于这个问题,谢流云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这个判断的。
那对于“地利”的因素,则是盛青峰很关注的方面。
因为他从初来乍到和后续增援这两个方面思考过后,认为必须要立即果断的对“共牲会”的人采取行动,是因为这里是野外,可以比较方便的展开行动。
再就是,他们现在是集中在一起的,行动开始后,即便是他们四散奔逃,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也是跑不远,逃不掉的,可以一网打尽。
盛青峰将在这里进行的行动,定义为“清剿行动”,意指为对这些“共牲会”的恶徒是可以做到清理剿灭干净的。
若是放任这帮“共牲会”的人进到城中,再去开展行动,那在城里面清理剿灭他们,在行动增加的难度可不是一星半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