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崇祯四皇子 > 第五十四章 民族脊梁(吐血再来一章吧)

第五十四章 民族脊梁(吐血再来一章吧)(1 / 2)

1645年六月十五,清军发布剃发令,引得全国一片哗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已经影响了古人两千多年,且当时汉族认为螨清还属于野人的行列,遵从野人之制,自己不也成了野人?

顿时无人肯尊剃发令,又因螨清宣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一看横竖是死,不如反了,于是本已归降的各地,再次掀起反抗热潮。

其中的嘉定便是众多反抗者中的一个。

而候峒曾、黄淳耀、黄渊耀就是如同朱慈炤一般,因为在当地有名望,被民众推举为首领,领导嘉定人民守城反抗。

侯峒曾,字豫瞻,号广成,万历四十六年经元(乡试第二名至第五名称经元),天启五年进士。

史载,其为政有声,刚正不阿,与徐石麒、陈洪谧称“南都三清”。

候峒曾接受推举之后,于1645年六月十七日开始率领嘉定民众起义抗清,一直坚守至1645年七月四日城破,候峒曾见大势已去,与二子侯玄演、侯玄洁投叶池殉国。

他的三子侯玄瀞虽当时未死,但一直坚持扛清,事泄被捕,后逃脱,至此亡命江湖,后心灰意冷,削发为僧,卒于杭州灵隐寺。

黄淳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崇祯十六年成进士,黄淳耀3岁读千字文,5岁读四书五经,14岁县试名列前茅,17岁补博学弟子,人称“黄家千里驹”。

其弟黄渊耀,十五岁补诸生,性格洁好耿直,不随和人交往。

兄弟二人和候峒曾一同被推举为头领,嘉定城破之后,与其兄自缢于西林庵。

就义前,发现其兄头巾掉地,遂拾起为已气绝的兄长重新戴好,再于其兄右边自缢身亡,年仅二十二岁。

据说黄淳耀、渊耀兄弟俩自缢时,口喷鲜血溅入墙砖,久久不灭,因淳耀号陶庵,故后人有“陶庵留碧”之说。

至今在嘉定还能看见此处纪念碑。

......

朱慈炤看着眼前这三位又是哭,又是笑,又是骂,心中不禁敬佩不已,在很多文臣武将都争相投降的时候,三位名声不显的人物站了出来,他们虽然不是高官王侯,没有显赫的身份,但心中的那份家国担当却是高官王侯们所无法比拟的。

即使身死,亦是无悔;即使身首异处,也要同暴强争上一争!

人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可在家国民族面前,能有虚与委蛇,能有苟且偷生吗?

我们不缺少聪明的人,像吴三桂、洪承畴、孔有德等大批降了螨清的不是聪明人吗?他们是。

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的是这种聪明人吗?

答案是不需要!

无论是在21世纪还是现在,朱慈炤永远相信只有这些敢于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人,才民族最后的脊梁。

......

长长的舒了口气,平复下自己的内心。

朱慈炤仔细打量起这三人来,见一位在五十岁左右,一位在四十岁左右,一位在二十岁左右,完全和史料中记载的相符。

朱慈炤知道,这三人肯定错不了!

而既然真的是这三人,朱慈炤便更不能放他们安然离去。

这三人可都是能臣加忠臣,朱慈炤若能收为己用,绝对是如虎添翼。

侯峒曾便不必说,史料记载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敢于发声。也确实如此,他是天启五年的进士,至今已然为官二十多年,看他坐骑仅仅只是一匹毛驴,便知他官品肯定不高。

至于四十多岁的黄淳耀,这位更是大牛,近四十岁才考上的进士,因为嫌弃官场黑暗,自己看不惯,直接辞职了。

就是这么牛,直接对上官说,晚生看不惯这官场龌龊,欲要辞官归乡。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