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军正式内附朝廷的宣告仪式同样在都督府举行,参加的都是济州岛重要的官员以及各行业的代表。
从此刻起,兴汉军的名字将成为历史,正式更名为金州军。鲁若麟的正式官衔是金州镇总兵官,驻地旅顺,不受地方官府管辖,直接归兵部指挥。
观礼的人群对兴汉军的归顺神态各异。
大明过来的权贵们满心欢喜,平民出身的官员、高级工匠神色淡然,朝鲜、日本商人则是神情复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商人们则是有些惶恐,他们怕济州岛跟随大明的步伐关闭对外贸易。
这些人里也不排除有满清的探子,他们才是最恐惧和无奈的。
郑芝龙的代表郑采同样在观礼的人群之中,对于兴汉军归顺朝廷,郑采的心情更加复杂。
郑采并不是特意跑到济州岛来观礼的,他是因为知道兴汉军北上辽南而跑来打探消息的。
郑芝龙现在已经是南华夏海域的绝对霸主,垄断了南华夏海域和对日本的海外贸易。还在大员,也就是台湾大规模移民,希望把大员建设成郑家的发展基地。
自从鲁若麟大规模移民济州岛,将济州岛发展得欣欣向荣,势力也跟着猛然膨胀起来。郑芝龙也改变了原来慢慢开发大员的想法,开始全力向大员移民。并参照兴汉军的办法,给移民提供了很多的优惠利民措施,大员的郑家势力扩张的很快。
这几年福建、广东时有灾害,造成了大量的流民,郑芝龙趁机很是招收了一些人手。只要是来到大员,郑家就发地、发牛、发农具,这样的条件吸引了不少破产的农民。
如今在大员,郑家治下已经有了十几万的人口,局面也稳定下来了,是目前大员最大的势力。这让大员岛上的荷兰人如芒刺背,坐立不安。
虽然郑家的局面大好,但是对于兴汉军始终非常担忧和警惕。
郑家势力的发展壮大固然喜人,但是比起兴汉军来就远远不如了。不谈陆地上的军队,仅仅是海上力量的对比,双方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拉近。
郑龙头手底下号称有战舰千艘、兵员数万,听起来确实非常唬人。但是真正归属郑家,如臂使指的不过几百艘,其他的都在听从郑家号令的众多小军头手中。而且战舰的大小和成色也是参差不齐,大的有火炮几十门,小的仅仅只有几门虎蹲炮,实力相差悬殊。
兴汉军的战舰则全部属于鲁若麟,有严谨的军事管理制度,令行禁止,指挥更高效,作战能力更强。
而且兴汉军这几年一直在不停的造新舰,船厂的规模日益扩大,不断的有新船下水。更令人害怕的是这些战舰都是最新式的大型海船,配备有足够的自制火炮,战斗力非常惊人。
郑采前段时间已经偷偷观察过兴汉军的造船厂,得到的结果非常令人担忧。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下去,兴汉军的海上实力很快就会超过郑芝龙,郑家能否保住海外贸易和日本航线都会存在问题。
以前那些西洋人因为拿不到大明的货物,不得不依赖郑家给他们提供货源。自从济州岛兴起之后,这些西洋人都跑到济州岛来拿货,郑家的出货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郑芝龙在南华夏一家独大,连西洋人也不得不捏着鼻子给他交过路费,好歹保留了一些收入。加上兴汉军并没有因为离日本近就插手对日贸易,反而从日本进口了大量的货物,让郑家从中获利丰厚,所以大家才能一直保持着相安无事、平分南北的状态。
但是这样的平衡始终有隐患,一旦兴汉军的实力达到一定的程度,难保不会起南下的心思,这也是郑家最担心的问题。
如果郑家有能力平灭兴汉军,他们也用不着如此苦恼,可惜他们没有这个实力,真要打起来绝对是两败俱伤,白白便宜了别人。所以郑家如今也在拼命的增强自己的实力,赚到手的银子大多投入到大员开发和新建战舰上了。
历史上郑芝龙可是花了不少钱财建豪宅美邸,日子过得骄奢淫逸,连斗志都被消磨了。现在有了鲁若麟的刺激,郑芝龙的钱财大多用在了办实事上面,大员的开发力度比历史上高出太多,也算是做了些利国利民的好事。
所以内心忧虑的郑家在收到兴汉军北上辽南与鞑子拼命的消息时那种喜悦是无法掩饰的。兴汉军的发展方向确定在了北方,郑家受到的压力顿时大减,郑芝龙立马安排郑采北上济州岛打探情况。
随行还带来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准备在兴汉军的北上行动中出点力,提供一些后勤支持。最好是让兴汉军与鞑子死磕到底,没有精力想南边的事情。
等到郑采来到济州岛,兴汉军击败鞑子拿下辽南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全岛,岛上的气氛格外的活跃,大量的人员物资正在向北运。郑采带来的粮食和物资正是兴汉军亟需的,郑采因此得到了鲁若麟的接见。
如今的鲁若麟位高权重,已经不是郑采想见就见的了,这次郑采能够这么快见到鲁若麟还是多亏了他带来的粮食和物资。
鲁若麟对郑采的到来非常高兴,特别是郑芝龙准备的这些物资都是兴汉军需要的。不管郑芝龙出于什么心思送来了这些物资,这份人情鲁若麟还是要认的。
郑采拿出的理由也非常光明正大,鞑子是所有汉人的仇敌。兴汉军北上抗击鞑奴收复汉人失地,是非常涨汉人士气的事情,郑龙头虽然不能北上帮忙,但是送些粮食物资还是可以的。
要说这两年郑家在大员的经营还是挺不错的,开辟了大量的良田,产出了很多的粮食。特别是兴汉军提供的土豆、红薯、玉米种子,在那边的产量非常惊人,一年两熟,比济州岛的产量还要大。不过大员最主要的作物还是水稻,那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水稻,一年两熟,已经成了大员的拳头产品。
大员的开发前期是挺艰难的,蛇虫鼠蚁、炎热疾病,还有当地土著的袭扰,损失了不少的人手。在后来逐渐站稳脚跟后,回报也是非常惊人的。
如今的大明粮食始终处于短缺状态,只要手里有粮食根本就不愁卖,而且价格还很不错。现在大员的粮食出口已经成为郑家的又一项稳定财源,更是郑家交好各方的利器。
郑家现在常年向济州岛供应粮食,换取兴汉军的各式产品,双方的互补性非常强,合作的也颇为愉快。